邵振润:安全用药与现代植保机械邵振润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药械处 处长 我们国家水稻面积大产量高。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1/3,2010年全国水稻4.48亿亩,平均亩产439.5公斤。稻谷产量占40%,全国主要食用稻米人口占60%。而且杂交稻种植面积2亿多亩(全世界不到3亿亩),种植历史悠久。 同时,水稻是生产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作物(粮食——属土地密集型、蔬菜——属劳动密集型)。人均耕地少,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战略选择。我国处于季风气候控制区,雨热同季,病虫发生重,近年发生面积都在15亿亩次左右,水稻已经成为用药防治面积最大的作物,推广高效低毒农药、高效药械,改进施药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提高安全科学用药水平。 一是水稻叶片蜡质层厚,要加助剂;二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要保护天敌;三是鱼虾蟹等生物,要特别保护。因此要研究开发专用于稻田的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要开发环保型剂型以及新剂型如缓释剂、颗粒剂,要研发引进适用稻田的高效施药机械。 一是注重自然调控原则。要利用稻田生态系统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作物抗性、天敌等作用,综合利用肥水管理及综合防控、绿色防控措施,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特别是水稻光合作用强,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及能力,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修复与补偿作用。根据作物特点,利用生物调控,稻田有草蛛,那些年我们下农田打过农药,那些年田里有蛇,现在没有了,那些年田里有青蛙,现在没有了,没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现在没有蛙声一片,是农药包装袋瓶一片。 二是坚持合理用药原则。一方面要注意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要见虫就打药;另一方面要根据农药的作用机理,选择在防治适期施用。如噻嗪酮杀虫作用慢、持效期长,可在当地稻飞虱主害代的上一代低龄若虫期使用;而吡蚜酮内吸活性高、持效期长,则宜在当地稻飞虱主害代使用。我们做过一些实验,把水稻的叶子剪掉一点,对产量没有什么损失,有的甚至还增产趋势。在新产品推广方面,要推广新产品,引领、引导科学用药。不管是新产品还是产品推广,我们要引领科学用药。为什么我们这些植保部门要引领好的产品呢,刘翔引领大家跑,如果没有人追赶刘翔也不能跑,道理是一样的,乔布斯也说,满足客户是一半公司所为,引领客户才是高手之道,推广产品也是,告诉农民产品哪里好,如果一味告诉农民产品多便宜,那引领不了未来。 三是交替用药原则。按作用机理实施分类用药,上、下代之间或前、后两次用药之间选用无交互抗性或者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进行交替轮换使用,避免连续单一使用某种农药。 四是限制用药原则。为了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发展,对新颖、高效的药剂品种实施限制用药的原则(即在一个生长期内限制其使用次数)。如氯虫苯甲酰胺主要用于防治当地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主害代,建议水稻每生长季限制使用1次。 五是暂停用药原则。在制定防控用药技术方案时,根据抗性治理原则和农业部已有的规定,对病虫已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倍)的药剂和具有交互抗性的药剂必须暂停使用。如不宜用吡虫啉防治稻褐飞虱。 六是注重生态原则。稻田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比较多,除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外,鸟类、蛙类等对害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要注意使用选择性农药,禁止使用敌杀死等对稻田天敌毒性大的菊酯类农药。 目前禁限用的农药: 溴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不能使用,会杀伤天敌,导致大发生;三唑磷等会诱导稻飞虱产卵引起再猖獗;锐劲特禁用——杀伤水田虾、甲壳类生物,飘移杀死蜜蜂。 科学防控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好秧苗期用药,秧苗期用药非常重要,我们以前的重视不够,秧苗期用药用得好大大减少大田防治用药成本和压力,认真抓好种子处理,大力推广应用种衣剂;利用统一育秧抓好秧苗期防治,施好“送嫁药”,减轻大田用药压力(日本、韩国注重秧田防治)。 二是按照防治指标。根据防治指标,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不能见虫就打药,防止随意混配用药,以免增加用药量。分区域确定防控重点。根据不同稻区、不同生育期确定 分害虫确定防控策略。如长江中下游稻区褐飞虱第1代不作专门防治,第2代(主害代的前一代)以防鳞翅目害虫为主,兼治褐飞虱;第3代(主害代)属重点防治,用持效期长和速效性好的药剂。分农药品种确定施药方法。 三是实施组合用药。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病虫,统一考虑用药,兼治其他病虫,以降低用药成本,减少农药使用量。 四是推广减量用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和时间,选择高含量、高效安全的农药品种。集成技术,扩大示范(轮作、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专业化统防,高工效药械应用。 五是改进施药技术与方法。防治褐飞虱,应用风送式弥雾机对准稻株下部施药,并加大药液量;对稻纵卷叶螟及螟虫应适当放宽指标,发挥天敌控制作用,同时可选用生物杀虫剂;稻瘟病应选好施药适期,强化预防。 六是开展统防统治。要大力推广全程承包、承包代治等社会化服务方式,搞好统防统治,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防控规模小、防虫难等问题。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求迫切。 七是推广高效施药机械。水稻生长中后期,可选用风送式机动弥雾机、高效宽幅机动喷雾器等喷洒。积极推广应用自走式稻田喷杆喷雾机及低空小型无人施药机喷洒,提高防治效率。 八是选择添加助剂。水稻叶面布满大量SiO2—蜡质复合体的乳状突起,有比较强的疏水性能。大多数药液表面张力大于叶片的临界表明张力,难以在叶面粘着展布,形成水珠滚落,沉积率低。因此,喷洒农药时可在药剂中添加有机硅助剂,降低了农药表明张力,提高药液在作物表面的附着和扩散铺展能力,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九是推广后期穗部用药。水稻生长后期常发生稻瘟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等病害,影响产量和质量,可大力推广使百克、爱可、爱苗、拿敌稳等杀菌剂,防治好水稻后期病害,增加千粒重。 十是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以及电视、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大力宣传、培训水稻病虫防治的有关知识,并在关键时段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病虫防控关键环节与技术要点,提高安全用药技术水平。 有良田+良种+良法,再加良药+良枪(药械),我们一定能搞好水稻病虫防控,不断提升安全用药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