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云:众邦成功的六大秘诀
责任编辑:191新闻
2014-01-16 12:46
![]() 董事长黄自云:2014年众邦将开始腾飞 “大海航行离不开掌舵人,企业发展也离不开领导人,下面有请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自云先生致辞。”主持人的话音刚落,现场700人轰炸般的掌声就响起来了,耳朵像被浪打过一样。 黄自云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如此热烈的爱戴?他是如何带领公司如何实现业绩翻5番?众邦又将如何实现它百年企业的梦想?2013年是众邦诞生16周年。庆典前夕,黄自云接受了记者采访,从他的话语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众邦腾飞的六大基础 2001年,黄自云进入众邦。2003年,众邦改制,黄自云被“推”在总负责人的岗位上。开始了众邦的变革之路。这段时间,众邦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一度面临破产的边缘。黄自云说:“从1997年众邦诞生,经历了起步、起跳阶段,2014年开始众邦既要腾飞了,我们已经具备了腾飞的六大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2005年众邦开始培养草根人才,现在的常务副总吴电亮就是那一批人才之一,他在公司十年,已经成长为公司股东之一,现在公司6000万的业绩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同时又大量从学校引进人才,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引进、培养、吸收,逐渐组建成了现在的队伍。黄自云说:“公司人员调动非常小,员工没有轻易走的。” 黄自云特别重视员工的细节培养,每个新员工进入众邦都会得到一本他亲自签名的《细节决定成败》,并在书上写明:好好学习,天天进步。 丰富产品资源,结构调优。2005年,众邦仅有的10个证实质上就5个有活力的产品,还养活了100多号人,这是当时众邦真实的写照。黄自云与公司其他人商量说:“仅仅靠着几个产品肯定不行,啃老本不行,一定要发展。”当年报了13个证,下来5个。2009年,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二年六地,残留检测等新规定让办 证成本高了很多,很多企业在观望。黄自云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要有证件资源。经过申报现在已经下来12个,加上之前的总共27个。其中,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是全国首家登记的,吡蚜异丙威是全国第二、安徽省第一个审批下来的。现在还有40个证在试验中,保持这种资源的可持续是必须的。 客户渠道建设。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每一年植保会众邦都会参加,而且还把客户组织起来参会。黄自云回忆道:“2009年植保会在济南,我印象深刻。因为那一年我们组织160客户举办了‘山东历史文化之旅’,却突遇大雪,未能成行,回来的路上也是非常艰难,所以能来的都是铁杆客户。” 目前,众邦在全国有450家县级客户,其中至少有100个核心客户。黄自云认为,西方国家的企业到中国来,他不是要你的技术,他看中的就是你的市场和营销渠道。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2003年,众邦就通过了ISO9000:2001质量体系认证,这比同类企业领先了许多。另外众邦每年都会获得不少荣誉,“最受农民喜爱的农药品牌”、合肥市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著名商标等。黄自云说:“很多企业不重视这个,但我们依然保持每年都有荣誉,就是要让行业看到我们,让员工有荣誉感。这些都是企业的软实力。” 产品研发力。研发是企业的根本。众邦一直坚持生物农药为主,这么多年没有放弃。黄自云称,生物是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生物产业的规划,更说明这点。 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必须要有快速发展的东西,又要有能够健康稳健发展的东西,”黄自云说,“在众邦有句话叫‘空谈无企’,我们有了前边五项基础,最关键的是能落到实处。” 众邦的三道阳光:制定阳光政策、拿阳光收入、做阳光人,这公司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黄自云多次提到这三道阳光,他说:“员工之所想,就是企业之所想。我们想做百年企业,而且不做家族企业,每个员工在这里都是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回家。只有这样,小企业才能做成大企业,最后做成大家的企业。” |



(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