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技推广的基本情况
责任编辑:191新闻
2013-12-20 22:06
北京市农技推广的基本情况
王克武 北京植保站站长王站长 创新服务方式,促进多元推广 为主题。讲四点第一创新团队与田间学校的融合,第二新型职业农民与全科农技员的培养,第三国际合作与农业进程的推进,第四生产竞赛与互助合作的协同,以及农技推广的具体的实践。 北京市现在推进的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简称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是两千年以后开始提起的,主要是突出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和展示的这种多功能性,以及北京农业自身的特点,是大都市小郊区,市场大资源少,既有北京的特殊性也有与全国一样的普遍性。所以针对此情况都市农业发展的目标及表现的实际情况,也在思索农技推广工作该如何实践。农技推广的宗旨就是正确履行职责,促进农民致富,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为市民服务,为市场服务,从农技推广部门自身的职责来说,应该立足于正确履行职责,促进农民致富。除了传统的农技推广方法,面对新的形式,下面讲一下近几年实践的有所创新的方式。就是以上所说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创新团队与田间学校的融合。传统的培训方式有一定历史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满足不了新的需求。北京在零六时就开办了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这是国际新形势,在农业部的指导下,北京的田间学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财政的大力支持,发展很快,并且受到基层农民的欢迎,也受到各届部门的认可,特别是有关领导亲自到现场去观摩和指导,这种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活动方式,确实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解决了许多生产的直接问题。零六年以后,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已经办了上千所的农民田间学校,这是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我站在西甜瓜、中草药、草莓、蔬菜和粮食开展了田间学校有一百八十八所,培养的农民有一万多人,同时通过田间学校农民的培养,也带动了一些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到了零九年时,我站牵头组织了四种产品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团队,一是果类蔬菜,一是粮经作物,一是食用油,一是西甜瓜,这四个创新团队,综合了资源,形成综合的农技推广团队,效果显著。作为北京农业来说,除了种地这块,其他如养殖业的也做了很多创新团队,北京的创新团队就是和田间学校的融合,都是一些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应该说是一个国家队,是服务主体,田间学员都是生产主体,北京在创业初期就考虑到把两个整合在一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新型职业农民与全科农技人员的培养。主要涉及的问题是现在的地谁来种,北京也面临着这个问题。现在除了专业的专家的培训和指导这种方式以外,最近市政府也重视这个工作,加大了培养力量,特别是有几个新兴的产业,如草莓产业,把一些人员组合起来,到日本培训,或者到欧洲或者台湾地区进行培训。这样培养既会生产也懂技术的农民,基本已经达到职业农民的要求。在职业农民中选出一些具有为他人服务意识、带动他人的农民出来,培养成全科农技员,这样就能衔接起来了。目前这个队伍已经建成,从推广专业的基本知识,政策解读包括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还给这些全科农技员配备一些专业的监管设备,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这样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与全科农技员结合到了一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国际合作与农业进程的协同推进。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本着把先进技术理念引进郊区,把农业一些有待挖掘的多功能性和农业的一些新的产品,包括农业能够给市民提供新的服务输送到城里去,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一致的,引进来后把农业的多功能性发挥出去。在国际合作这块,我站主要做了第一把自己的技术人员送出国进行深造,第二到台湾地区学习都市农业新的技术和理念,第三在[font=Times New Roman]2009年时刘琦书记和荷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因为北京和荷兰在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在北京建立了示范中心,把他的技术直接拿来用到我们的生产技术上,开展合作研究。这种国际合作就是把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进来。同时把大都市小郊区的特点,把农业的多功能性挖掘出来,往城市里输送。当时提出了农业进程这个理念。农业进程也是方方面面的,一个是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市民吸引到城里去,同时在农产品进社区学校机关等方面做了大的突破。 第四生产竞赛与互助合作的协同,这是具体的一种推广方式的问题。在生产竞赛方面组织了种粮大户高能大赛和种菜能手高效大赛,通过竞赛效率技术能提高,也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除此以外,也有一些互助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