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科技推广模式
责任编辑:191新闻
2013-12-20 21:40
高等农林院校科技推广模式
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主任 新型的农民的培养问题如何进行创新? 推广的工作是以市场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根本,在推广的进程中还要以效益为纽带,以效益为切入点,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中国的农民高等教育不仅在作推广工作,而且在科技扶贫的工作方面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和不可比拟的作用。因为十八大三中全会把科技扶贫工作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所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在全国的范围内曾经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 科技扶贫在今天更有着深刻的背景,农村的科技扶贫在强调自我发展注重引进先进成熟适应的技术,如何将治穷和治愚相结合,如何在推广的过程中形成科技扶贫的模式,形成技术推广的新型模式,我想在这里提一些基本的思考。 我们中国的农业高等教育在大学里为三农服务、多元推广的过程中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天就农林高等院校大学在科技推广特别是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的过程中办出的各自的特色,比如像中国农业大学提出构建教育式的农业推广体系模式,充分发挥高等农院的人员、技术、信息以及成果的优势,而且也是最早实施推广的院校,他们通过大学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的有机联系和结合把科技成果和企业与社区农户的结合的方式来推进教育型模式的发展。 河北农业大学多年来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在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科技富民的太行山道路模式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而且他们在创办第一个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职业技术化市场,像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技市场,同时与企业联合,共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与转化,利用国外资金来加快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成为这个学校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第三个模式就是华东农业大学的特派员模式,他们积极推进特派员的模式,派遣了科技服务团,而且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到相关的社农的企业或者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同时有每年的农闲和生产关键时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普及推广相关的技术帮助养殖大户攻克各种养殖难关,带动了广大养殖户学技术用技术,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另外南京农业大学多年来为三农服务,科技大篷车的模式,他们把农民和农业科技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大篷车经常到田间推广,把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科技咨询赠送资料考查规划这五种形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像东北农业大学,他们的模式是农业专家在线,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面向三农,传播农业科技成果,而且农业专家在线的模式受到了各地的欢迎,比如在为农民服务,农情的分析,科技咨询,国内外的农业科技动态,市场评估,灾难预测与病虫害的防治给出了很好的信息。北京农学院多年来坚持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聚在农民的收获里。所以在政产学员推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就是政府引领,政策支持,同时把农委、科委、教委统筹的力量加强农技推广,比如三委成立北京都市农业农学院,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创建了一加一加X的模式,一就是专家教授,百人的大学生村官的服务,骨干农民的培养,和郊区的推广任务,X从原来的若干个骨干农民,到农民合作社,到专业技术协会,再加个若干个企业来形成一加一加X的推广模式。北京郊区打造了六大模式,而且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了李源潮的批示,所以新农村在科技推广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职业化农民的培训以及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服务三农工作的升力军两军如何更好的融合发挥它的推广的新的模式。再有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体两翼模式,它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以建立农业试验示范站、示范基地为载体,和以农业科技培训,以及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农业科技推广的新模式,形成了这样一个雏形,大学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资源服务和地方政府结合,通过示范推广和基层推广人员的建设、培训,把农民、农业企业、推广人员、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管理人员,特别是在注重人力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当地以至全国三家的建设。最后一个模式是福建农林大学和台湾合作,以海峡创业?中心为平台,形成了创业育城模式,这些年他们聘任了一百多位海台专家、企业家,作为辅导专家,已经为当地的农业行业发展和项目成果对接形成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和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共建中国种苗研发中心,与中国林科院等共建了南方水土保植研究院,这些创业中心一共有十一家,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和效果,特别是企业家,他们用十八个著名的企业和高校专家教授进行交流。 以上的高等农林院校,在新的形势下更好的贯彻十八大三中全会的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农林院校科技人才教育和信息密集的优势,更好的和地方政府,基层的农业推广站,和社会各方的合作社,特别是和企业的合作,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都作出了有利的尝试,有利的推动了不同的地域、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等农林院校在未来农技推广发展的事业的过程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大学主导型的科技推广模式。以科技示范基地,如现代的国家科技园示范园区、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网络为支撑,集科研教学推广为一体,建立科技入户的新通道,切实推进产学研、农科技的紧密结合,实现学校、科技、人才、信息、设备的资源的充分共享,同时在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校自身的实力和能力,也提升了学校的综合教育水平,所以高等农林院校不同的推广模式在新的形势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如何进一步的梳理,进行有效的解决,需要我们在实验中进一步的探索。 农技推广服务也是发挥作用的,在技术产品的供给,在技术主产区,还是靠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在承担。当前农技推广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影响乡村农技推广机构为型的体制障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问题依然存在。这个体制障碍的主要表现是管理体制,长期的实践看,乡镇农技推广组织便于重大的技术推广?,能够保证乡镇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但是存在着乡镇政府开展中心工作用不上的一些问题。归乡镇政府管,基本上农技人员把主要任务放在从事政府的政务工作上,没有办法专心从事推广工作,这些问题表面上看农业部门的地方是一个管理权限的问题,实际上是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农业推广工作上职业不清晰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不强调职责的清晰是不成的,所以这次的推广法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农技推广工作可以归乡村政府管也可以归农业部门管,由省市政府决定,重点强化管理者的责任,强化乡村政府和农业部门对于管理推广工作技术的考核。 第二个问题,当前农技推广的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建立,这些年各省对于基层对于农业基础项目的投入多数是以项为单位的,项目的安排的阶段性、重点性,不具备长期性,农技推广法规定要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来确定服务经费,和财政共同承担。对于长效保障机制要真正的依法去规范这个问题,这样才能解决。 第三个问题一线农技人员的待遇不高,一线农技人员工作的环境苦,一线的队伍缺乏,目前农技推广队伍35岁以下的不足20%。目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已经达到80%以上,但是专业匹配度很差,乡镇种植业的匹配度是57%,畜牧业是72%,水产业41%,全国专业匹配度是47%,看着职称都很高,但是不是学专业用专业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是非专业人员。 农技推广体系的情况。多元农技分会包涵的内容广泛,非常好,有推广部门、科研单位、农民专业组织、农业企业农技推广工作靠国家是远远不够的,最近修订的农技推广法重要的两点,首先是对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有一个定位,同时给多元化的农技推广组织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农技推广法的修改是基于三个不足修改的,第一个不足是不适应,因为是九三年制定的,概念内涵方面有很多需要修改的,第二推广法在没有一个定性,对多元没有规范。第二不足的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对政府农技推广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第三是在很长时间内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育不充分,对农民经营性的服务没有组织可以替代,没有替代的农民服务国家就要管,所以当地政府的农业部门就要包打天下,现在经过么多年的发展,由于社会组织的建立,各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组织都在蓬勃发展。 农民合作组织、各种企业、经销公司,国家的推广技术还是需要重新定位,定位政府应该做什么,所以推广法就把国家的农技推广工作的贡献职责定位在七个方面,一是关键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防护,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对农民的培育,共同吸取的农业资源的管理等七个方面,还有最后一条是登记条款,就是法律法规授权,如食品安全的一些职能要规范,同时这个推广法对多元化的服务组织也比较明确,这一次全国人大认为这个多元化的组织会议是比较充分的,法的条规一共有十个条款,对多元会的农技推广组织服务进行规范,提取了确认大概十三位多元主体法规的地位,提到了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是多元化的,我们的理事单位特别符合这个要求,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应该说是这些科技成果的源头,尤其我们国家的一些农业院校包括民营有一百零一所,在校学生很多,还有293所职业学校,还有接受三千所农广校,我们的科研人员接近七万人上下,这些把它用好,这既是农技成果的源头,又是推动成果转化的一个动力。国家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公益性推广服务。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是成果的源头,科研人员下去是可以有偿 服务的。法律要求科研人员要把搞农技推广的绩效,要实现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等制度,相关科研单位要建设科研实验基地,要从事科技推广的继承和推广,这次推广法对农业合作社规定的也比较明确。 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本身就和农民结合得比较紧,所以怎么发挥它的作用也是对国家的一个补充。目前全国的合作社有50多万家,涉农企业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大概有二十二万人,所以农技推广法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进行农技推广的应用,并且法规还对农场、渔场等进行了技术推广工作给了规范,包括给农业示范区怎么开展推广工作也给了规范,春季农技服务站两个农民技术员是解决农业推广重要的节点,也是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连接的纽带,所以法规对春季服务站和农民技术员给的规定比较明确,有三层意思,就是我家支持春季农业服务站的和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对农民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助,根据推广法的要求将推动村对农民技术员或者是叫植保员等等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且这次推广法在税收信贷各个方面对社会参与农技推广工作都给予一些规范,所以多元化农技推广工作的成立一定会使我们的农技推广事业呈现出非常繁荣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