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299阅读
  • 0回复

[交流讨论]中国种子协会2021年种子企业情况调研报告之四---企业科企合作情况调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天向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5-13
  2021年9-11月,中国种子协会通过调研问卷方式,调研了国内9家在科企合作方面较有成效的企业,了解其在科企合作方面典型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科企合作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企业以提升科研能力为中心,改变了购买品种这种单一的合作方式,多项措施并举,多渠道、多维度开展科企合作,拓宽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渠道,提升了企业研发水平和竞争能力;也感受到企业为强化育种能力、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所做的努力,体会到企业对实现“种业振兴”的信心。

  一是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合作主动。企业重视与科研单位合作,为加强对科研单位和科研成果的了解,有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科企合作对接事宜,做到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有利于及时准确掌握科研单位的研究动向,掌握科研进度,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映,增强了合作主动性,提高了合作效率。如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内部机构——江苏明天种业研究院,负责与各科研院所、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出多种合作方式,提升了合作的效果。

  二是创新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机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设独立企业等方式,完善科企合作机制。有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通过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整合双方优势资源,约定双方权利义务:企业为科研单位提供资金、基地、设施设备,科研单位提供资源、人才、技术,利用企业设施,进行科学研究;对于研发成果,企业或享有优先购买权,或与科研单位共享产权,或按比例分享对外转化收益。如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为多家科研单位提供科研、试验基地,享受科研成果的优先购买权;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科研基地,双方共享合作成果,若对外转让,则按3:7比例分享收益。有的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组建独立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密度和力度。如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水稻所等单位共同成立独立公司——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转化股东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三是拓展合作项目,提高合作能力。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科研项目,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增加优质种质资源的储备数量,提升育种理念、育种能力和种植、管理技术。如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山东省等重点研究项目,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小麦种业体系,涵盖了小麦研发、育种、产业化开发、推广等环节,提高了企业育繁推一体化能力。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科企合作中存在着企科企目标不相同、科企实力不匹配、科企合作不稳定等问题,阻碍着科企合作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是科企目标不相同。科研单位的研究重视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市场导向不足;应用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和育种技术,不需要权威、中立第三方评估其市场价值。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工作目标不同,导致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含有很大运气成分,这影响了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是科企实力不匹配。科企合作中,企业希望获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或产品,科研单位也需要通过企业实现其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但双方需求的实现取决于企业实力的匹配度。种业企业原始创新基础薄弱、科研体系不完善,科研人才缺乏,企业科研实力与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需求不匹配,制约着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盲从性,不足以支撑与科研单位的纵深合作。

  三是科企合作不稳定。科研单位内部一般有多个科研团体,对外也往往与多个企业签署合作关系,科企合作容易受到科研单位内外部矛盾影响,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推进种业科企合作,推动种业创新,需要做好机制建设,需要企业练好内功,提高自身实力,也需要科研单位和企业加深了解,探索深层次合作路径。

  一是不断完善科企合作机制。国家要对种业科研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分工,完善科企合作机制:科研单位要致力于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提高育种底层原创技术,解决育种技术中“卡脖子”问题,为品种创新做好“底层创新”,这需要制定科学的科研考核体系,用考核标准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种业企业要做好应用研究,培育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培养把科研单位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卖得出的育种成果的实力。

  二是着力提升科企合作能力。提升科企合作能力,要补足企业科研实力薄弱的短板,提高企业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国家要制定有利于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政策支持。企业要提高人才吸引力,从工资、福利、发展前景等方面吸引人才,扩大企业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制定人才培养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上升渠道,留住人才,积累人才,沉淀研发能力;要加大科研投入,增加科研设备,强化育种能力的创新储备。

  三是注重稳定科企合作关系。企业和科研单位要增强交流、加强沟通。企业要强化与科研单位交流,了解其基础研究方向、解决的问题、进展程度,提高在科企合作中的主动性;科研单位要了解企业需求、市场需要,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长期规划,确保研究成果符合市场要求,符合企业需要,解决基础研究与育种需求“两张皮”问题。通过交流,减少科企合作的不稳定性和磨合时间,保证科企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

 
马富强 QQ :107285463【微信号】  电话:18012698166 邮箱:ma@191.cn
相逢是首歌 , 有你也有我 ; 好好工作  , 天天上网  ; 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 。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