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73阅读
  • 0回复

[使用经验]北方设施农业冬季滴灌施肥盐分累积防控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孙巍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44


北方设施农业冬季滴灌施肥盐分累积防控技术:机制与量化方案


北方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冬季因封闭环境、低温高湿、蒸发量失衡等特性,滴灌施肥系统若管理不当,土壤盐分年累积速率可达露地的 3-5 倍,0-20cm 耕作层 EC 值(电导率)常突破 3.5 mS/cm,导致番茄、黄瓜等主栽作物减产 20%-35%,畸形果率升高 15%-20%。本文从盐分累积的特殊机制切入,结合滴灌系统特性,提出 灌溉 - 施肥 - 土壤 - 生物协同的量化防控技术,为冬季设施生产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一、冬季设施盐分累积的核心机制


北方设施冬季的封闭性与低温环境,加剧了盐分 累积易、淋溶难的矛盾,其核心机制集中于四点:
1. 淋溶作用缺失:冬季为保温仅少量通风,设施内年自然淋溶量不足 50mm,仅为露地的 1/8-1/10,土壤中氯离子(Cl⁻)、硫酸根(SO₄²⁻)等易溶性盐无法随雨水下渗,年残留率达 85% 以上;
2. 毛管上升表聚:冬季设施内土壤表层(0-5cm)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 60%-70%,深层土壤毛管水携带盐分持续向上迁移,使 0-20cm 土层盐分占比达全剖面的 65%-75%,形成 盐斑
3. 滴灌局部富集:滴灌湿润区仅覆盖根系区 40%-50%,若单次灌溉量不足(<20mm),盐分易在湿润区边缘形成 盐分环带EC 值比湿润中心高 1.8-2.5 倍;
4. 施肥叠加效应:冬季作物需肥期与低温期重叠,若施用高盐指数肥料(如氯化钾盐指数 116、硫酸铵盐指数 69),且单次施肥量超 5kg / 亩,会导致根区 EC 值短期内升高 0.8-1.2 mS/cm,超出作物耐盐阈值(番茄适宜 EC 1.5-2.5 mS/cm)。



二、滴灌系统精准调控技术


通过优化滴灌参数,构建 控量 - 调频 - 控温的灌溉体系,从源头减少盐分滞留,关键量化指标如下:

(一)灌溉量动态计算


采用 作物耗水量 - 土壤储水量双因子模型确定灌溉量:
冬季设施作物耗水量(ETc= 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基于 Penman-Monteith 公式计算,冬季番茄 ETo 2.5-3.0 mm/d× 作物系数(Kc,番茄苗期 Kc=0.6,结果期 Kc=0.9)。
单次灌溉量需满足:灌溉后 0-30cm 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70%-80%,且灌溉湿润深度覆盖全部根系(番茄根系深度 25-30cm),通常单次灌溉量控制在 25-35mm / 亩(约 17-23m³/ 亩),避免 小水勤灌导致盐分表聚。

(二)灌溉频率与周期


根据作物生育期调整:
苗期(番茄定植后 1-4 周):每 5-7 天灌溉 1 次,每次灌溉时间 2-3 小时(滴灌带流量 2L/hm);
结果期(番茄坐果后):每 3-4 天灌溉 1 次,每次灌溉时间 3-4 小时,确保根系区土壤含水量波动不超过田间持水量的 15%,减少毛管水上升动力。

(三)滴灌带布置与水温控制


1. 双行错位布置:每垄(宽 60cm)布置 2 条滴灌带(间距 30cm),使湿润区重叠度达 60% 以上,消除 盐分环带,比单行布置减少盐分聚集 30%-40%
2. 水温调控:利用温室余热将灌溉水预热至 15-20℃(冬季地下水温度通常 5-8℃),避免低温水刺激根系导致吸收功能下降,间接减少盐分滞留,水温提升后作物根系吸水效率可提高 25%-30%



三、施肥策略优化方案


通过 选肥 - 控浓 - 平衡原则,降低施肥带来的盐分输入,核心技术参数如下:

(一)低盐指数肥料选择


优先选用盐指数<50 的肥料,具体搭配:
氮源:硝酸钙(盐指数 45)、硝酸铵(盐指数 62)替代氯化铵(盐指数 113),减少 Cl⁻累积;
磷源:磷酸一铵(盐指数 30)替代过磷酸钙(盐指数 79),降低 SO₄²⁻输入;
钾源:硝酸钾(盐指数 73)与硫酸钾(盐指数 83)按 1:1 混合,避免单一钾肥导致的盐分骤升。

(二)施肥浓度与频率控制


采用 少量多次施肥模式:
单次施肥 EC 值控制:苗期营养液 EC≤1.5 mS/cm,结果期≤2.5 mS/cm(通过 EC 计实时监测),单次纯养分用量不超过 2kg / 亩(如 N≤0.8kg / 亩、P₂O₅≤0.5kg / 亩、K₂O≤0.7kg / 亩);
施肥频率:与灌溉同步,每次灌溉均带入肥料(随水施肥),避免 一次性重施,使根区盐分浓度波动控制在 0.5 mS/cm 以内。

(三)养分平衡配比


根据作物需求调整 N:P₂O₅:K₂O 比例:
番茄苗期:1:1.2:0.8,减少钾素输入;
番茄结果期:1:0.5:1.5,增加钾素但控制总量,同时补充钙(Ca²⁺)、镁(Mg²⁺)(每亩每次施硝酸钙 5-8kg),通过离子竞争降低 Na⁺Cl⁻的吸收,钙镁补充后作物耐盐性可提升 15%-20%



四、土壤盐分消减与生物调理技术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协同手段,降低土壤已有盐分,提升作物耐盐性:

(一)物理消减技术


1. 深层淋溶:每 30-40 天进行 1 淋溶灌溉,单次灌溉量提升至 50-60mm / 亩,使 0-40cm 土壤 EC 值降低 0.5-0.8 mS/cm,淋溶后及时开启通风,降低设施内湿度;
2. 秸秆还田:每亩施用量 300-500kg(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碳氮比 25:1 以上),粉碎后翻耕入土(深度 25-30cm),秸秆腐解可增加土壤孔隙度 10%-15%,促进盐分下渗,同时吸附部分盐分离子;
3. 地膜覆盖:采用黑色地膜全垄覆盖,减少土壤表层蒸发量 40%-50%,使盐分表聚率从 75% 降至 45% 以下。

(二)生物调理技术


1. 解盐菌肥施用:选用含假单胞菌属、放线菌属的解盐菌肥(有效活菌数≥2×10⁹cfu/g),每亩用量 1-2kg,随滴灌施用(稀释 500 倍),每月 1 次。解盐菌可分泌有机酸(如柠檬酸、草酸),降低土壤 pH 0.2-0.3 个单位,促进盐分离子(如 Na⁺)淋溶,同时其代谢产物可提升作物根系耐盐性,使作物在 EC=3.0 mS/cm 环境下仍保持 80% 以上的光合效率;
2. 耐盐作物轮作:冬季休闲期(12 - 次年 2 月)种植甜高粱(耐盐阈值 EC=6.0 mS/cm),每亩可吸收土壤中 Na⁺ 8-12kgCl⁻ 5-8kg,轮作后土壤盐分含量降低 15%-20%



五、典型应用案例


山东寿光某番茄温室基地(面积 5 亩),2024 年冬季采用上述技术:
灌溉:单次灌溉量 30mm,每 4 1 次,水温控制在 18℃
施肥:N:P₂O₅:K₂O=1:0.5:1.5,单次 EC=2.2 mS/cm,随水施肥;
土壤调理:每 35 天淋溶 1 次,每亩施解盐菌肥 1.5kg,秸秆还田 400kg
实施后,0-20cm 土壤 EC 值从初始 3.8 mS/cm 降至 2.1 mS/cm,番茄减产幅度从 28% 降至 9%,畸形果率从 19% 降至 7%,亩均增产 1200kg



结语


北方设施冬季滴灌施肥的盐分防控,核心是通过 灌溉控盐输入、施肥降盐增量、土壤减盐存量、生物提盐耐受的协同体系,将根区 EC 值稳定在作物适宜阈值内。未来需进一步结合智能监测(如土壤 EC 传感器实时预警),实现盐分防控的精准化。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mhmP9r-GJOzBiZD0SzLgg?pwd=qssq
农业种植电子资料免费分享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