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过冬别瞎忙!盯紧这 3 件事,再用对菌肥,来年春笋能卖好价钱
眼瞅着霜降过了,竹林里的叶子开始发脆,不少竹农兄弟拍着竹秆犯愁:“这‘老伙计’扛不扛冻啊?别开春一瞅,春笋稀稀拉拉的!” 其实毛竹过冬跟咱照顾家里壮劳力一样,就怕三件事:冻着根、饿着肚、藏着虫。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三件事咋解决,最后再说说菌肥咋选、咋用才不白花钱!
一、先防 “冻脚”:毛竹根系怕 “穿堂风”,这样裹最实在
毛竹看着秆子粗,底下的根须比咱手指还嫩,一冻就蔫。咱得像给娃穿棉鞋似的,给它把 “脚” 护住:
• 先给竹林 “铺褥子”:把玉米秸秆、稻草或者自家堆的碎木屑,往竹根周围铺 10 厘米厚,别铺太密,留点儿缝透气,既能挡寒气,还能让雨水慢慢渗进去;
• 再给竹根 “盖被子”:沿着竹秆基部,培上一层从山上挖的腐叶土,厚 15 厘米就行,别用板结的黄土,不然跟盖了块冰疙瘩似的;
• 遇上 “寒潮预警” 别慌:提前给竹秆下半截涂白,用生石灰兑水(1 斤石灰兑 3 斤水),加半勺食盐防脱落,能反射寒气,比给竹子穿 “棉袄” 还管用!
二、再解 “饿肚”:冬天不是不用肥,是得用 “慢消化” 的肥
有人说 “竹子冬天不长,施肥白瞎”,这话差远了!就像咱冬天吃点肉攒力气,毛竹冬天也得补营养,就是不能喂 “快食”:
• 别碰尿素、碳酸氢铵这些 “速效肥”:天儿冷,竹子吸收不了,全在土里 “烧根”,去年邻村王哥就因为这,春笋少了三成;
• 首选 “慢消化” 的有机肥:腐熟的牛栏粪、鸡粪最好,每亩撒 2500 斤,撒的时候绕开竹根 30 厘米,别直接堆在根上,撒完用耙子搂一层薄土盖住,慢慢释放营养;
• 这里插句关键的:光靠有机肥不够,得配着菌肥用,不是随便买的菌肥都管用,后面咱细说咋挑、咋用!
三、最后清 “害虫”:冬天是 “抓妖” 好时候,别留隐患到开春
竹林里的枯枝、老竹,看着不起眼,里面藏着不少 “小妖精”—— 虫卵、病菌,开春就出来祸祸春笋,咱得趁冬天 “大扫除”:
• 先砍 “无用竹”:三年以上的老竹、叶子发黄的病竹、被虫蛀出小孔的竹,全砍掉,砍的时候留 10 厘米的桩,别连根拔,免得伤了周围的新竹根;
• 再清 “垃圾”:枯枝、落叶、杂草全搂出来,要么拉到竹林外集中烧掉,要么堆在角落里,加半袋 EM 菌腐熟成肥,明年还能用;
• 最后 “撒药”:在竹根周围撒一圈草木灰,既能防病菌,又能补钾肥,一举两得,咱农民的土办法,比买贵药还管用!
关键:菌肥别瞎买!就选这两类,用法不对等于扔钱
很多人买菌肥只看 “有益菌” 三个字,其实这里面门道多,给毛竹用,就得选 “对症” 的:
• 首选 “枯草芽孢杆菌型菌肥”:这菌就像土壤里的 “搬运工”,冬天温度低,有机肥分解慢,它能帮着把养分拆成竹子能吸收的小分子,有效活菌数得选≥2 亿 CFU / 克的,低于这个数的别买,没用;
• 次选 “侧孢短芽孢杆菌菌肥”:这菌是 “杀菌小能手”,能防竹根腐病,尤其适合南方多雨的地方,冬天土壤湿,容易烂根,用它正合适;
• 用法得记准:跟有机肥按 1:10 的比例混均匀,在竹根外侧 30 厘米处挖 15-20 厘米深的沟,把混合肥埋进去,每亩用 80-100 斤,冬至前后选晴天上午用,埋完浇一次温水(没温水就浇常温水),别浇冷水,不然菌就 “冻睡了”;
• 注意:用完菌肥别马上盖地膜,得让菌 “喘气”,等 3 天再铺秸秆,不然闷在里面菌就死了,白花钱!
最后说句实在话
毛竹过冬不算难,记住 “冻根靠‘裹’、饿肚靠‘喂’、害虫靠‘清’”,再把菌肥选对、用对,来年春笋准能长得又粗又壮,集市上能多卖不少钱!咱农民干活,就怕走弯路,这些招儿都是咱实打实试过的,照着做,错不了!要是不知道去哪买合格的菌肥,就去镇上的农资店,认准包装上 “NY 884-2012” 这个标准,别买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