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607阅读
  • 0回复

[基本技术]警惕小麦“隐形杀手”——吸浆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威胁丰收的“隐形杀手”,尤其是吸浆虫,吸浆虫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三大害虫之一,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孕穗至灌浆期)造成危害。


  1.小麦吸浆虫的“作案手段”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生。被侵害的麦粒会出现秕粒、空壳现象,导致小麦籽粒千粒重大幅降低。受害后的麦田,麦秆看似直立不倒,呈现出“假旺盛”的长势,田间表现为贪青晚熟。而且,受害小麦麦粒有机物被大量吸食,麦粒变瘦,甚至成为空壳,出现“千斤的长势,几百斤甚至几十斤的产量”这种令人痛心的异常现象。


  小麦吸浆虫

  据统计,小麦吸浆虫一旦大规模爆发,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

  2.小麦吸浆虫的“生活习性”

  小麦吸浆虫是双翅目瘿蚊科昆虫,主要分为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两种。小麦吸浆虫具有多年休眠习性,成虫畏强光和高温,喜欢在早晨和傍晚活动。其生活史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


  春季当10厘米土温上升到7℃左右(小麦拔节期)时,幼虫破茧向土壤表层移动。4月中旬小麦孕穗期时,幼虫在表土层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在地表活动,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飞到麦穗上产卵,幼虫孵化后随即钻入麦穗颖壳内为害,然后吸食里面的汁液;也会危害到小麦的花期,造成小麦不能正常发育,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3.小麦吸浆虫的“防治秘籍”

  小麦吸浆虫一旦爆发,防治难度极大。其幼虫藏匿于麦穗颖壳内,隐蔽性强,药物难以直接接触。所以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穗期化学保护”即在小麦抽穗70%到齐穗喷洒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其特点是以小麦生育期为标志进行防治,而不是以吸浆虫发育期。

  小麦吸浆虫防治推荐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 15378717347

  微囊悬浮不再痒,喷灌双用,大小通杀


  微囊悬浮-悬浮剂技术:将高效氯氟氰菊酯用特殊的囊团包裹做成微囊剂,再与噻虫嗪一起形成悬浮剂。能做到两次释放农药杀虫、让功夫不再“痒”。并且持效期超长,药效可达20余天!

  在小麦上一次用药解决红蜘蛛、蚜虫、吸浆虫、麦叶蜂、黏虫多种害虫。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