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冬小麦自南向北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正是抓好春季杂草防治、田间病虫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稳穗增粒的关键时期。目前小麦苗情长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苗情差异较大,“两头苗”现象较为突出;二是前期“旱冻叠加”导致局部受冻;三是稻茬麦区土壤墒情,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四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病虫草害将逐渐发生;五是早春气温起伏不定,变化较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较大。具有“生长发育快、变化大、矛盾多、苗情转化快”的特点。对于冬小麦杂草防治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增加了小麦田开春除草紧迫性和难度。
一、春季小麦田杂草防治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1、暖冬杂草繁杂多样,杂草基数、密度大,小麦的旺长部分匍匐和封垄严重,药液难以接触杂草,造成杂草防治难度大。
2、温度起伏频繁,忽冷忽热,旱冻叠加,部分区域杂草发生不集中存在不打药,大小苗、老小草情况,杂草耐药性增强,用药技术要求高。
3、早播小麦冻害干枯、部分干旱黄苗、苗大龄小、小麦根系弱扎根浅、营养不济等药害发生风险大。
4、小麦田除草剂竞争激烈,价格成本竞争下产产品利润微薄,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对防治效果影响加大,防治失败或杂草返青的情况会增加。
5、暖冬病虫害偏重叠加前面的多种影响,小麦田杂草防治不佳和药害发生会较多,要提前重视预防。
二、春季杂草防治抓好关键节点和技术要求
1、抓好用药窗口好时机,及时及早用药:春季喷施除草剂的理想时间大约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之间。这一时段,麦苗正处于返青到拔节前,但具体时间应依据当地春季的温度回升情况来确定。主要考量因素包括药剂对麦苗的安全等级、杂草的生长状况以及除草效果好又不返青。2、查看田间杂草危害种类和小麦长势、时期,选择合理、品质好的除草剂配方和方案。暖冬杂草种类发生会偏多,要及时查看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变化,选择对应的除草剂配方和解决方案。对于禾阔杂草混发和抗性杂草危害严重的要针对性的防治方案。3、根据草龄大小和杂草密度情况适当提高用药量和兑水量及喷药精细度。2025年杂草基数偏大,草龄大,密度大,药液难以接触杂草,根据配方安全性可适当提高用药量和兑水量,喷药时兑水量30kg;春季杂草密度大的时候增加到45kg,喷匀喷透。4、关注天气和气温变化,选择合适的打药时间。黄淮平原冬麦区,春季气温多变,出现寒流、晚霜频次会多,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抢时机及时用药,错过窗口期要及时关注天气尽快用药。冷尾暖初,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左右打药。5、根据全国农技专家会商分析,预计今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病虫害防治及高产套餐的使用和混配要科学、安全。除草剂的混配使用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不建议与激素类、苯醚等产品混配,避免发生药害。小麦套餐种类多、剂型复杂,要注意混配顺序避免发生拮抗和沉淀等影响药效。
三、小麦田杂草防治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多、杂草生长快,小麦田除草剂喷施,要宜早不宜迟。2、冬前防治不理想的麦田,一定要及早防治,合理提高用量和喷匀喷透。3、我国北部和黄淮平原冬麦区,春季气温多变,常出现寒流危害。除草剂使用一定要多关注天气、气温变化。大风、阴云、雨雪等天气不要用药。4、一般除草剂使用平均气温要高于6摄氏度,气温当白天的气温持续低于8-10摄氏度,并预测未来3-5天内将有低于0度的天气时,不宜使用除草剂。5、麦田在干旱时,要等返青水后用药。喷药后的2-3天内应避免浇水。6、若在喷施除草剂前后的3天内有降雨,应推迟喷药。若喷药后立即下雨,天晴后应将用药量减半,并进行二次喷施。7、当麦田的墒情差、麦苗呈现黄弱状态、遭受冻害或叶部病害时,应暂停喷药。可喷施麒麟谷丰或逆抗露产品,待麦苗恢复生机后,再喷施除草剂。8、防范“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或低温冷害到来之前,对干旱麦田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墒情充足,减轻低温危害程度或喷施逆抗露产品增强小麦抗冻能力。
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氮肥或叶面喷施麒麟美收,对于发生部分茎蘖幼穗冻死的麦田及时结合浇水灌溉,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促进恢复生长。针对小麦苗情长势和气象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苗施策、控旺促弱、分类管理、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以苗情墒情病虫草情为依据,以弱旺苗为要点,抓住早春有利时机,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进一步夯实夏粮丰产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