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元素知识(二),补充有机肥料可补碳
作者:钢牛哥 土壤、植物缺碳带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空气中补碳是远远不够的!农作物所需的碳,主要由叶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再转化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酶和激素的重要物质。但是,植物的根部也由土壤中的有机质直接吸收溶解于水的碳。二氧化碳用不尽,并不等于植物不缺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都确认:农作物许多情况下都处于碳饥饿之中。而农作物长时间碳饥饿,就发生缺碳病。有关专家也认为作物依靠自然状态的二氧化碳营养,这种靠天补碳方式仅能满足其需求的五分之一,作物长期处于“碳饥饿”中。 土壤肥力分成三种:即有机肥力,化学肥力,生物肥力。碳养分是土壤三种肥力的基础物质。土壤缺碳使三种肥力式微,微生物失去能源而不能繁殖,这是土壤板结的根源,也是化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土壤缺碳导致耕地贫瘠化,造成农作物根系衰弱、亚健康、光合作用能力差(低产),这就是农作物的缺碳病。缺碳病又削弱了防病抗逆机能。因此缺碳病造成我国农业损失超过农作物其他任何一种病害。农业要上新台阶,粮食要,大的提升空间在于补碳。农作物缺碳会导致作物根系衰弱甚至腐根,早衰、亚健康、易倒伏、叶绿体发育不正常、防病抗逆机能差、产量低、品质低下,果实发育不正常种质退化等。 一、温室中增加CO2浓度可采用燃烧天然气、丙烷、石蜡等碳氢化合物。 在温室和塑料大棚等栽培环境中,适时增施CO2肥料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特别是在无土栽培、冬季保温而通气不足的条件下,空气中的CO2损失较大、补充来源不足,此时的CO2肥料肥效就更为明显。实际生产上,温室中增加CO2浓度可采用燃烧天然气、丙烷、石蜡等碳氢化合物,也可以选用液化CO2肥料或固体CO2肥料(干冰),还可以通过使用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放出CO2的方法来补充空气中CO2不足的问题。 二、露天作物,补充有机肥料是一个核心路径。那补充什么样子的有机肥料呢?第一、对有机肥料的认知:普通有机肥料含有可吸收利用碳非常少,且利用率低。有机肥是缓效肥料,它的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大部分在短近期不能溶于水。大部分有机质以矿化腐殖质形式存在,须经土壤微生物长时间分解才能逐渐释放出水溶性碳。笔者曾试验:将有机肥兑4倍水混匀置于密闭容器中100天,测试其溶于水的有机碳仅1%!可见,施进土壤的有机肥,其当季被吸收的有机营养(主要是水溶有效碳)是非常少的。有机肥之所以有肥效,一是它改变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壤的物理肥力和生物肥力;二是它所含的N、P、K营养元素(一般在5%左右)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肥力。而其短近期内发挥作用的有机质肥力——水溶有机碳则很有限的,每100公斤仅1公斤左右。这就说明:连续地大量地使用合格有机肥,才能保证农作物根部吸收所需的有效碳。农业生产的现状证明:“连续地大量地使用合格有机肥”是一件困难的事。有些地方人们得不到合格有机肥的供给;有些地方大量有机肥到达不了;有些地方雇不到足够的劳动力把“大量”的有机肥施到地里……因此就造成不少农作物或者农田长期得不到有机肥的补给,这不但使土地日趋贫瘠化,也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断下滑。 第二、提升有机肥料的有机成分的活性。这是提高补碳效率的关键,有机肥的精细化、高效化是农业摆脱“有机肥荒”的希望。因为有机肥的精华是水溶有机碳。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从100公斤有机肥里提取1公斤水溶碳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能用另一种方法制得富含水溶有机碳的物质,且这种方法又经济可行,那么就能造出“精细高效”的有机肥!目前市面上跟精品有机碳相关的原料还是比较多,腐植酸、黄腐酸、氨基酸、海藻酸等,提高水溶成分,不仅仅补充碳,且补充氨基酸、肽、黄腐酸活性物质。 最后,随着科技发展,目前大家对碳元素、机碳营养的重大作用的认识陆续提高。靠天补碳,远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导致很多作物长期处于碳饥饿状态,在化肥量用量大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所幸,近几年碳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正在逐渐被重视,有机碳的产品也在逐渐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碳相关的产品,也会跟氮磷钾肥一样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 补碳元素,一起努力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