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126阅读
  • 1回复

[基本技术]甘蓝黄叶病如何防治?甘蓝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8-20
甘蓝枯萎病从苗期即可发生。幼苗发病最初叶脉发黄,严重时植株枯死。成株期发病主要由植株外叶逐渐往内叶发展,病叶逐渐褪绿黄化。发病初仅个别叶片中肋(图1)和侧脉(图2)附近变黄,后全叶变黄,初植株一侧或整个下部叶片变黄,叶片的一侧变黄时,主脉向黄化的一侧扭曲,叶片畸形。植株一侧发病严重时呈单侧生长,致使整个植株向一侧扭曲。


图1 甘蓝枯萎病中脉发病的初期病叶




图2 甘蓝枯萎病侧脉发病的初期病叶


发病严重的植株叶片全部变黄(图3),有时下部叶片逐渐脱落,严重的植株不能结球,最后萎蔫死亡,病轻的虽能结球,但个体变小,包心不实,产量明显下降(图4)。


图3 甘蓝枯萎病的晚期病株




图4 甘蓝枯萎病的晚期病田受害情况


在横切病株的叶柄基部及短缩茎处,可见叶柄的叶脉和短缩茎的维管束明显变褐(图5),此外病株根系也明显减少。有的病株在后期从健部发出根孽(图6),但为时已晚,不能结球。初次发生时,会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图7),后逐渐扩展到全田发病。


图5 初期病株短缩茎的横切面




图6 甘蓝枯萎病株滋生出的根孽芽




图7 初发阶段甘蓝枯萎病的发病中心


甘蓝枯萎病危害病原:
甘蓝枯萎病的病原是尖孢镰孢霉的粘团专化型,学名:[color=rgba(0, 0, 0, 0.9)]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ex Snyder et Hansen f. sp.[color=rgba(0, 0, 0, 0.9)] conglutinans(Wollenw)Snyder et Hansen,该菌在土壤中产生菌丝,在病组织、土壤和病残体中生长,并形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存活期较短,仅对当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作用较大。厚垣孢子壁厚,能抗低温和干旱,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是甘蓝枯萎病菌每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


甘蓝枯萎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厚垣孢子混在土中越冬,通过病土和水流传播;此外,种子也可带菌,播种带病的种子也可传病。带病的叶球(即产品)、种子和土壤是远距离传病的主要途径。有人认为该病的传播速度很快,即在病田走上一次,再进到无病田,鞋底上带的病土即可将病害传给无病田。
图8 甘蓝枯萎病侵染循环
甘蓝枯萎病侵染循环:在土壤中的病原体可存活数年之久。每年条件适合时,病菌从根尖和根部伤口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病菌在维管束内随水分扩展到木质部,然后通过茎秆向上进入叶片,引起植株发病。当田间形成中心病株时,病株上的病斑可产生大量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农具以及农事活动等在田间传播。在遇到根部特别是根部有伤口时,病菌萌发侵入,造成田间不断再侵染。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在土中生存、繁殖,侵染夏、秋甘蓝。甘蓝收获时在田间如果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后,翌年病害可引起新一轮的侵染,如此循环往复(图8)。

作物防死苗促生根解决方案 真正管用的作物苗期方案15378717347​30%精甲恶霉灵+50%氯溴异氰尿酸+5%胺鲜酯+流体型氨基酸肥,一套一桶水 1、防治谱广:对真菌、细菌、病毒都有效,对难以鉴别的根部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姜瘟病、斑点病效果突出。
2、治病速度快、持效长:氯溴异氰尿酸优势在速度快,药液接触病斑后会导致病斑处细胞立刻木质化并杀灭病菌。高含量的精甲·恶霉灵内吸活性好持效期长达1个月。
3、生根壮苗营养全:胺鲜酯与螯合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能提高主根、侧根、毛细根增生速度,提升根系对肥水吸收和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达到壮苗抗病返青快的效果。
4、治病+长保护+提高抗逆性+全营养,优利普让作物高产赢在起跑线上


 
分享到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8-23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