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两三个月吧,肥料市场一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氛围,我相信不单是我,厂家,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都感觉的到,而且很明显,很极端!一堆写手,举着为农抱不平的大旗,疯狂看空做低肥料市场,拿出一堆所谓的工厂生产成本数据做依据,自认为比生产工厂还懂成本构成,大手一挥,厂家应该赚多少,渠道商应该赚多少,但凡比自认为的价格高就是大恶不赦的罪,就是昧着良心赚黑钱!这样的情况我胡侃下自己的看法:
1. 唱空已接近一季度,正是春耕用肥关键时候,号召渠道商不拿货,少拿货,大家都观望,结果会是什么?粮食用肥季节很短,明天用今天就想要货,渠道商没有库存,怎么供?靠临时抱佛脚从厂家现拉货吗?最终会导致什么?农户用肥不够就不够吧,粮食反正也赚不到几个钱,少用点肥就少用点,至于产量,无所谓的事情!农户这样想,渠道商为了减少风险也这样观望,大家都变成躺平,损害的是什么,是粮食产量的无法保障!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讲我上纲上线,不至于的,但这种持续看空的情绪一旦形成习惯,后果不堪设想 !
2. 拿生产成本做依据看空肥料市场的,积点德吧。所谓的生产成本,只不过是市场对原料的报价来反推生产成本,臆测出的一个成本,而生产厂家就只有原料的成本吗?环保的投入算过没有?人工成本的增加算过没有?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的损失算过没有?部分厂家的研发费用算过没有?还记得疫情之前大部分肥料厂家都挣扎在生存线上,有的厂家甚至口号标语写着“扭亏为盈”,可想而知肥料厂家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子的!这两年原料价格巨幅波动,确实给了不少厂家赚钱的空间,但这种波动并不是长期的,最终要回到常态。但这个常态不是要回到原来的宁亏不涨价的状态,家国情怀要有,但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就要亏损的理由!华为有没有家国情怀?华为要不要赚钱?没钱哪来的底气去家国情怀!臆测生产成本的专家们,与其天天盯着成本浮动,不如静下心来多去关注关注还在投入研发,还在田间第一线考察,为农业现代化,为肥料减量增效努力的新农人吧!
3. 天天分析来分析去,就没看到一家媒体分析分析挪威的!卖到渠道无利可图,却卖到市场最贵,哪位专家帮忙剖析下用的什么原料? 中间巨额差价都去哪里了?外来进口的就可以压一头国产肥?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外来和尚念经那一套?我不是反对进口,挪威的品质确实没得挑,卖到如今的价格市场还认可,那说明咱国内市场并不是接受不了高价格,但为什么国内却没一个厂家敢站出来硬气的刚一刚?差原料吗?差技术吗?差设备吗?差资金吗?
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厂家也好,渠道商也好,无利不起早我认为并不是贬义词。只看贼吃香喝辣不看贼挨打,是酸葡萄心理。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赚取利润合法合规,渠道商根据商品不同赚取差额也无可厚非,为农保障利益也值得点赞,但不要自我设限,保障各级利益又能保障良性发展的方法肯定有,国家不是一直在做减肥不减产提效增效的倡导吗?以后随着大耕户的普及,成本计算的方法不再是肥料的吨价高低,而是亩成本的高低,也就是使用量的突破上,所以还是需要研发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还是那句话,不要总盯着原料成本浮动,多关注关注新思想新成果,引导整个市场向上向前良性发展才是真理!
以上有感而发,想到哪就写到哪,纯吐槽,有冒犯到的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