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555阅读
  • 0回复

[经济作物]草莓种植技术|草莓常见四种病毒及防治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9
四川考研辅导班
草莓病毒病是由草莓感染不同病毒后引起发病的总称。草莓病毒病危害面广,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一般栽培年限越长,感染的病毒种类越多,发病程度越重。
据报道,在我国草莓主栽区有四种病毒总侵染率达80%,其中单独病毒侵染率为41.6%,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率38.6%。这四种病毒分别为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皱缩病毒和草莓斑驳病毒。草莓病毒病为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轻病株一般减产21%~25%,重病毒株(两种以上病毒侵染)一般减产43%~59%,最高减产可高达80%。草莓受单种病毒侵染,往往症状不明显,被复合侵染后,主要表现为长势衰弱、退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稀少、无光泽、失绿变黄、叶缘不规则上卷、皱缩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产量低。
一、草莓常见的四种病毒



1、草莓斑驳病毒
该病毒分布极广,有草莓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毒病发生。单独侵染时,草莓无明显症状,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时,可致草莓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变小,产生褪绿斑,叶片皱缩扭曲。草莓斑驳病毒通过棉蚜、桃蚜和土壤中线虫等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嫁接,菟丝子和汁液机械传染。草莓斑驳病属非持久型蚜传病毒,蚜虫得病和传播时间很短,仅为数分钟。病毒在蚜虫体内无循回期,数小时后蚜虫失去传毒能力。
2、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该病毒单独侵染时,草莓植株稍微矮化,复合侵染时引起叶片黄化或失绿,老叶变红,植株矮化,叶缘不规则上卷,叶脉下弯或全叶扭曲。该病毒在林丛病毒EMC、UC-4、UC-5、Alpine及深红草莓UC-10、UC-11上,弱毒株系侵染,病症表现明显;在UC-6上无症状表现。主要通过蚜虫传播,蚜虫为持久性传播。据资料介绍,草莓钉毛蚜的毒饲育时间为8小时,接毒饲育时间为6小时,虫体内循回期为24~40小时,接毒15~30天后表现症状。也可通过嫁接传染,但不能通过种子和花粉传染。
3、草莓镶脉病毒
单独侵染时无明显症状,复合侵染后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同时沿叶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病斑,叶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极度矮化,匍匐茎发生量减少,产量和品质下降。该病毒是花椰菜花叶病毒组的成员之一,主要由蚜虫传播,嫁接和菟丝子也能传染,但不能汁液传染。主要传毒的蚜虫有10余种,不同种的蚜虫具有传毒转化性,只能传播镶脉病毒的不同株系,蚜虫为半持久性传播。
4.草莓皱缩病毒
该病毒对草莓危害性最大的病毒病。草莓皱缩病毒株系不同,致病力强弱也有差异。弱毒株系单独侵染时,使草莓匍匐茎的数量减少,繁殖力减弱,果实变小;强毒株系单独侵染时,严重降低草莓的长势和产量,使草莓植株矮化,叶片产生不规则的黄色斑点。染病植株表现为叶片畸形,叶上产生褪绿斑,沿叶脉出现小的、不规则的褪绿斑及坏死斑,叶脉褪绿、透明;幼叶生长不对称,扭曲皱缩,小叶黄化,叶柄缩短,叶小,植株矮化。强毒株单独侵染即可造成减产35%~40%,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危害更为严重,草莓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产。该病毒在指示种林丛草莓UC-1、UC-4、UC-5、UC-6、Alpine和深红草莓UC-10、UC-11、UC-12上,叶片产生褪绿斑,叶片大小不等,扭曲变形,叶柄上产生褐色或黑色坏死斑,花瓣上产生暗色条纹或黑色坏死条斑。该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也可通过嫁接传染,但不能通过汁液传染。蚜虫得毒后能保持数天的传毒能力。
二、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培育和栽培无病毒秧苗。培育无病毒母株,栽培无病毒种苗,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是防止病毒病的根本措施。无病毒苗在生产中要2~3年更新一次,在病毒侵染率高的地区及大棚、日光温室草莓园每年都要更新。为了防止栽培的无病毒苗被蚜虫传染病毒侵染,无病毒苗的栽植区应离老草莓园2千米以外。
2、病毒检疫。在引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提高检测手段和技术,实施引种隔离检验制度。
3、防治蚜虫传播。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蚜虫是防止病毒传染蔓延的重要措施。蚜虫的活动高峰为5—6月,在这个时期喷药,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显著地减少草莓病毒病的发病株率。也可利用蚜虫回避银色反射光的特点,用银色聚乙烯薄膜覆盖母株防治蚜虫。
4、及时进行轮作和倒茬,尽量避免在同一块地上多年连作草莓。
5、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田间如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减少侵染源。
1条评分农币+1
近是眼 农币 +1 - 2022-01-05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