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761阅读
  • 1回复

[基本技术]蓟马泛滥,伤花、伤果、抗性高,严防策略在这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0-07

启航考研 近期,又是一种抗性害虫为害的高峰期,它就是——蓟马!小蓟马大危害,你们的痛,小编懂。今天特给大家送上防治解决方案!22考研报名现场确认是什么时间


蓟马危害症状


蓟马具有趋嫩性,取食植物的新梢、新叶、嫩芽、嫩茎、花和幼果等幼嫩组织。


① 叶片、嫩梢受害


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叶面上有密集的小白点或长条状斑块,后期叶脉变黑褐色,受害嫩梢节间变短,生长缓慢。


背面出现长条状或斑点状黄白、银灰色斑块,后期斑块失绿、黄枯、叶脉变黑褐色,叶片逐渐皱缩、干枯。


花器、嫩果受害


花器受害,初为白斑,后期变褐色,逐渐枯萎。


果实受害,会产生疤痕,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不同程度的木栓化,严重时造成落果。


③ 其他


蓟马除了直接危害植物以外,还可以传播病毒病。


总而言之,从大田作物到蔬菜再到果树,它都能为害;从叶到花到果子,他也都能为害。




······等等
为什么蓟马难以防治?


自身原因


1、蓟马个体非常小,肉眼不容易看清楚,通常是出现症状后,才会意识到有蓟马为害。


2、蓟马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平时喜欢藏在花内和叶片背面,而卵一般在植物组织中,很难杀死。


3、成虫善飞能跳,可借助外力四处逃窜,因此,蓟马一旦发生,扩散很快,防治困难。


4、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世代更替快,容易泛滥成灾,又是一个防治难点。


5、蓟马经过长时间的药剂洗礼,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外部原因


1、套种模式下(如:柑橘+蔬菜作物),各作物植保周期、用药重点不尽相同,容易产生高抗害虫的作物品种无法操作,也无法做到统防统治。


2、常规药剂持效性太短或没有内吸性,在新梢快速抽生时,新生部分仍存在被害风险。


3、忽略最佳用药时期与防治关键期,导致蓟马的大发生。同时由于农户防治时的超量用药,加速了蓟马的抗药性,导致其越来越难防治。


危害时期


蓟马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3-5月份是个高峰期,而秋季(9月)或入冬的11-12月份也是高峰期,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


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


蓟马具有趋蓝性,可在田间挂上蓝色粘板,每亩挂20-30张,悬挂高度与作物平行即可。


化学防治注意事项


1、发生初期就要严防,不然后期发生量大很难防治;


2、蓟马怕光,白天潜伏,夜晚出来,建议打药时间在光线还不是很强的时候,也可以晚上打药。


3、在叶背和花中危害,建议打药重点喷叶背和有花的地方。


4、白天还会躲在土壤缝隙里,建议打药喷完植株,再对地面喷一遍药,可以减少爬到植株上的蓟马;


5、蓟马除了有昼伏夜出,趋光的习性。它还喜甜,建议在打药时抓住其昼伏夜出的习性,选择早上或是傍晚用药,同时每桶水加入50克白糖,作为引诱剂。


药剂选择


立见(0.3%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毒死蜱(蔬菜不可使用)、吡丙醚·虫螨腈、唑虫酰胺、噻虫嗪等。


注意:噻虫嗪、吡虫啉在部分地区如广西、寿光等已经产生严重抗药性,因此防治时建议使用植物源药剂+化学药剂如:立见(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等。


搭配思路:有效防治蓟马的同时,兼防害螨(红蜘蛛、白蜘蛛)以及其他多种虫害;同时延缓化学药剂抗药性,延长化学药剂使用寿命;如果使用化学药剂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
 
分享到
离线cowboy11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10-22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