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114阅读
  • 0回复

[其他]主持人小超(孙希超)《小超访谈录》:——林炳生豆浆“前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粒歌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9-22



林炳生出生于1957年,祖籍福州,永和豆浆创始人,现为台湾永和集团董事长、永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炳生不喜欢穿西装打领带,他最合意的行头是一件深色中式上衣搭配西裤。他给人的感觉乐观、幽默、开朗、豁达。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第一次喝豆浆做节目】


小超:林总,欢迎您来到《小超访谈》录,咱们先来干一杯豆浆。我是第一回喝着豆浆吃着油条做节目,您也是第一回吧。


林炳生:山东是我们永和豆浆门店开得最多的省份,也是我们的豆浆粉产品销售业绩最好的省份,今天来到《小超访谈录》,喝着豆浆吃着油条,这种感觉真的是难以形容,这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


【回忆到台湾的经历】


小超:还是从台湾说起吧,听说您的老家不是在台湾。


林炳生:我的祖籍是福建福州的马祖,小学和初中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初中毕业以后我去了台湾,那一年我应该是16岁。


小超:正值豆蔻年华,这样的年龄来到异乡有没有打算?


林炳生:做一名海员吧。因为从小就住在海岛上,加上那会儿觉得男儿志在四方,就应该遨游四海,所以在台湾就读了四年航海专业。本来就业后应该是去跑船的,而且也已经通过了面试,不过就在等待拿护照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惶恐了。因为每天都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就好像是没有事情可以干,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虽然是在等船,要等三个月,但我觉得我必须要充实自己,要锻炼自己。


小超:可是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讲,吃完了睡、睡完了吃,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林炳生:当时我22岁,但是我觉得等待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不用这个时间自我充实、锻炼呢,虽然只有三个月,去试着创业,去磨炼、去学习。我想都是好事情。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到知名企业做推销员】


小超: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当时那个年纪下您做了怎样的尝试呢?


林炳生:当时在台湾有个世界知名的缝纫机品牌,叫做美商胜家,当时我就去面试了这家公司,而且成功了。


小超:年轻,初次尝试,这样的经历一定会有挫折。


林炳生:对,这是我第一次工作,到了第三天我就打退堂鼓了。我觉得这不是人干的。胜家公司的外在形象给人感觉很好,但是当我去投入市场的时候,觉得很像大海捞针,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乞丐在找对象。


小超:当时到这个企业,您的任务是市场推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市场营销吧?


林炳生:是的,就是业务员。我当时就想我该怎么跑业务呢?我决定挨家挨户去敲门,就像这样:“当当当,您家买缝纫机吗?”您想想看,有谁会让我进去推销呢?所以当时我要面对的很多都是闭门羹。


(节目讲述)如今,永和豆浆这个品牌已经是家喻户晓,但它所蕴含的故事,却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林炳生从小长在海岛,天天面对大海,航海曾一度是他的人生梦想,但在大学毕业面试航海公司成功后,三个月的等待时间却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销售缝纫机,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正是这份在知名企业里看似不错的工作,却给年轻的林炳生带来了不少困惑。


【冠军推销员】


林炳生:我前半个月的业务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反省,我觉得这份工作涉及很多专业问题我都力不从心,所以我打算先强化自己的内功。包括如何维修缝纫机,校正它的穿针引线,这些我都要亲自动手练习。即使现在说起这些事情来,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为什么呢?当时到消费者那里去介绍产品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开始钱掏出来了,这给我的感觉就很爽,有一种成功的感受。


小超:不管买不买,闭门羹少了。


林炳生:是的,这样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有好的战果,而一旦有好的战果,就会充实我的自信心,这样的良性循环,我的业务量就一路飘红了。业绩最好的时候,平均一个礼拜卖七台,也就是说每天都有成交量。


小超:这样的战绩在公司里要名列前茅了吧?


林炳生:没错,我成了公司里的销售冠军。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放弃航海梦想】


小超:取得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成功后,面对原来的梦想怎样抉择呢?


林炳生:这个时候船运公司那边通知我去跑船。我当时考虑了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我既然在陆地上干得挺好的,那我还想继续挑战下去;另外一因素是因为我的父亲身体不好,需要我在家照顾他。所以我决定放弃原来的航海梦想。而这份工作我一做就是三年。


小超:当初三天就想走,后来却在这个企业里待了三年,业绩干得如此好,为什么还要选择离开?


林炳生:我想这是一种感觉,感觉到这个地方没有成长的空间了。往往很多人是因为干的不好才离开,人家会说这是生活不下去了。但那时我觉得我还年轻,还有希望,在那个公司里最多只是当一个部门的主管经理,但是如果我换个领域,又会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归零,重头去跑新的业务。


【从事房屋中介】


小超:当时选择了什么业务呢?


林炳生:房屋中介。当时台湾有一个比较知名的房屋中介公司,我就去报名做了业务员。当时我们那一批一共45个人,大家一起培训,半个月以后走了一部分人,一个月以后又走了一部分人,一直到两三个月以后,只剩下了两三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小超:那您在房屋中介这个新领域里取得的成绩怎样?


林炳生:我刚开始跑业务,就跑到前十强的行列里面了。不过,当时我做的比较成功的是顶让业务,这让我的很多同行望尘莫及。记得在台北的绍兴南街,有一个温州大馄饨的小店面,我当时签订的顶让合同是80万,后来我以87万的价格顶让出去了,这样就赚了7万块的利润。


(节目讲述)怀揣梦想的林炳生不满于现状,离开了缝纫机销售行业,转而做起房屋中介,在那里他依然取得了优异的业绩。1983年的台湾正处于经济低迷期,聪明的林炳生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又做起了房屋顶让业务,没想到一桩成功的店面顶让买卖,却成了林炳生一生事业的转折。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