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水稻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其营养密切相关,而水稻的营养状况又取决于土壤肥力以及是否合理施肥。因此养分的管理至关重要,以下就为大家分享相关内容!点击链接观看完整版直播内容:https://v.191.cn/live/pc?cid=1564 就从以下七点为大家分享:
1、水稻的生长发育 2、氮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3、磷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4、钾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5、钙、镁、硫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6、铁、锰、硼、锌、钼、铜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7、水稻水肥管理
1、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分布范围广,各地种植条件又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了解水稻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科学地进行施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水稻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 水稻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幼苗、分蘖、孕穗、抽穗、开花、成熟等不同时期。水稻有两个养分吸收高峰: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但是单季稻与双季稻有所不同。单季稻生育期较长,两个吸肥高峰间隔分明,是追肥的关键;双季稻生育期较短,两个吸肥高峰趋于重叠,因此施肥重心较单季稻提前,但施肥量却相对较少。氮、磷、钾的配比以1 : 0.5: 1.2为宜。 水稻除了氮磷钾以外,钙、镁、硫、铁、锰、硼、锌、钼、铜肥等中微量元素对水稻生长的也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2、氮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氮是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形成植物体,特别是形成茎叶的成分。氮也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在施氮肥后,水稻的叶色加深,光合作用加速,就是叶绿素含量增加的缘故。栽培水稻离不开氮肥,没有一个营养元素比得上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氮在水田中主要是以铵离子形态为水稻根所吸收的。水稻根吸收的氨,在根中合成氨基酸,再以氨基酸的形态输送到叶部,在有能量供应的情况下,合成蛋白质。 水稻所吸收的氮素,只有1/3是施用化肥的氮素,其余2/3是土壤产生的氮素,因此,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加深耕作层,增加来自土壤的氮素供应,对于高产水稻栽培十分重要。 水稻在氮素不足时,由于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受阻,表现植株矮小,叶小色黄,分蘖少,稻穗短小。由于缺氮,叶片中氮素提前向新器官中转移而植株表现早衰,使叶片功能下降和衰亡,特别是在生育后期往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但是,氮素过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不利。氮素过多一方面造成叶片过大过长,无效分蘖增多,易倒伏;另一方面蛋白质合成过多,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增加,使水稻对病虫抵抗力减弱,尤其易感染稻瘟病,加重螟虫的危害。
3、磷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磷是核酸的主要成分,在细胞分裂中起较大作用的细胞核中含磷特别多,因此在细胞增殖旺盛的分蘖期,磷对于增加分蘖是必需的。磷是ATP(三磷酸腺苷)和ADP(二磷酸腺苷)的组成成分,对能量传递和贮藏起着重要作用。磷在淀粉和纤维素的合成上也有重要作用。磷还有促进氮的吸收作用。分蘖期增施磷肥,可有效克服僵苗不发的现象。磷在水稻体内是最易转移和多次利用的元素。 磷进入水稻植株体内的形态,主要是磷酸氢根离子,水稻也能吸收偏磷酸离子、焦磷酸离子和某些含磷有机物。水稻吸收土壤磷比肥料磷多,因此,设法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肥沃度和土壤含磷量,对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十分重要。 水稻缺磷表现叶片细长,呈暗绿色,严重时有赤褐色斑点,会产生花青苷的品种,叶片会发展成深红色或紫色;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生育期延迟;株高降低,发育状况差。但氮、磷同时过多施用,也易感染稻瘟病。
4、钾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钾与水稻体中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合成核酸、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糖物质关系更加密切。钾能提高光合强度。钾素供应充足,有利于子粒饱满和机械组织的发育,使茎秆坚韧,抗倒伏能力强。 水稻在缺钾时,叶色暗绿,株高缩短,叶片出现棕色斑点及不正常的皱纹,叶尖及边缘弯曲,最后焦枯。缺钾的植株,由于钾往往向靠近生长点的分生线织转运,因而缺钾症状常常是下部叶片首先出现,并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下部叶片中的钾被输送到上部叶片而形成赤褐色斑点以至枯萎。水稻缺钾,降低了对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等抵抗力,茎秆软弱、易倒伏。水稻缺钾引起的减产,以分蘖盛期和幼穗形成期较为显著,此时缺钾应及时施钾肥。
5、钙、镁、硫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钙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植株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硫是某些氨基酸的组成成分。钙、镁、硫是水稻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元素。 水稻缺钙的症状表现上位叶片变白、卷曲,严重缺钙时,植株变矮,生长点死亡。水稻严重缺镁时,叶片呈波状,叶片与叶鞘所成角度小,老叶下垂,老叶叶脉间失绿,出现橙黄色。 缺硫时,根系出现不正常伸长,生育后期叶部发生褐色斑点,抽穗、开花期推迟。在各生育期中,以分蘖期缺硫的不良影响最严重。同时要注意土壤中硫离子超标会造成硫化氢中毒,僵苗不长。
6、铁、锰、硼、锌、钼、铜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铁对叶绿素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铁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起活化剂的作用。水稻缺铁症状:叶片失绿、变白,若供给铁元素则很快恢复原状。 锰在叶绿体光化学反应过程中起电子传递作用。锰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叶绿体的发育、增殖,缺锰使叶绿体解体。水稻缺锰症状:植株发育受阻,矮化,新叶叶脉间间断失绿,出现褐色细小斑点,严重时斑点形成条状,新出生叶变短,叶色浅。 硼是水稻的必需元素,在土壤中呈硼酸的形式出现。硼影响叶绿体和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水稻缺硼症状:水稻株高下降,新叶叶顶变白、卷曲,与缺钙相似,严重缺硼生长点死亡。锌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水稻缺锌症状:新出现叶片基部失绿发白,中下部叶片中肋两侧出现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下部老叶发脆、下披、易折、叶片变窄,根系老化,新根少,成熟延迟。 钼主要以钼酸盐出现在土壤中,钼对氮的固定和硝酸盐的同化是必要的。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钼能促进光合作用。水稻缺钼症状:叶片脉间出现失绿。 铜是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酪氨酸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成分。铜参与蛋白质和糖代谢,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水稻缺铜症状:叶片出现蓝绿色,然后由叶端处失绿,后出现黑褐色斑点坏死。新出叶卷曲,整片叶呈尖状,偶尔出现半片叶。
7、水稻水肥管理 一是提高施肥技术:提倡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控制氮肥总量,将氮肥重心后移,适当降低基肥和分蘖肥的氮肥比例,以减少前期无效分蘖和防止后期脱肥;适当增施钾肥,提倡基肥、追肥分施;倡导“以水带氮”施肥技术,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要通过合理施用氮、钾、硅肥和合理密植、水层管理等综合措施,防治水稻倒伏和提高抗病能力;在酸性土稻田可酌情施用适量石灰。 二是科学管控水分: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水的敏感性和需要量不同,要因时制宜管控好。秧苗期要保持浅水层或土壤湿润,遇到大风降温时要灌水保苗;在插秧和返青期需要有稳定的温湿条件,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以便于整地时“以水找平”和插秧后扶苗、缓苗;缓苗后随着分蘖的增加,要通过适当地排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和促进根系下扎;幼穗分化期和抽穗开花期对缺水敏感,要使水稻处于土壤湿润和浅水层的交替状态;灌浆结实期要求既不积水又不过早断水,可采用间歇勤灌的方法,使稻田处于渍水与落水的交替状态。这样做既有利于植株养分向籽粒汇聚,又可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三是加强综合管理:在科学施肥、灌水的同时,还要做好播前选种、晒种,对种子消毒和催芽。对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叶面补充磷钾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