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3914阅读
  • 2回复

[其他]纳米生物除螨与化学除螨的技术比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十一_9ypl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6-23
大家好!我是张太洪,今天由我跟大家分享生物纳米技术防治螨虫与常规产品的不同。

直播链接:https://v.191.cn/live/pc?cid=1507




一、红蜘蛛危害及防治难点
二、现有红蜘蛛防治方法及防治机理(杀虫剂作用机理)
三、红蜘蛛抗性产生机制(抗性特点/抗性产生过程)
四、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对比

一、红蜘蛛危害及防治难点




红蜘蛛最大的危害是叶绿素。能危害各种蔬菜、花卉、果树甚至田边杂草。红蜘蛛这种虫子危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 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 桔黄、脱落,甚至落光。




但是红蜘蛛防治又有一些难点,有哪些难点呢?
第一,红蜘蛛不属于昆虫纲,属于蛛形纲,叶螨科,因此,防治昆虫比如蓟马、白粉虱、蚜虫等的药剂在红蜘蛛上就没效果。
第二,红蜘蛛有背毛,药剂打上去之后会在背毛上,很难渗透到红蜘蛛内部。所以喷施的药剂粒径现在一般是在100微米到500微米或者500微米以上;



第三,红蜘蛛的卵、若虫、成虫四世同堂,很少有药剂既能杀卵又能杀若虫和成虫,所以它对药剂本身的药剂就非常的高。
第四、抗性大。经过一代代的杀螨剂,红蜘蛛抗性非常大,难防。




二、现有红蜘蛛防治方法及防治机理(杀虫剂作用机理)
1、杀螨剂的穿透与在红蜘蛛体内的分布——触杀作用
(1)杀螨剂进入红蜘蛛体内的途径
A、途径:口腔、体壁、气门三个途径
B、影响进入的途径



(2)杀螨剂的穿透——杀螨剂穿透体壁



A、上表皮具有不透水的蜡层,如用惰性粉或砂磨去表皮蜡质后可引起水分迅速丧失。
B、上表皮代表油相,原表皮代表水相。
C、昆虫接触到药剂后,药剂溶解于上表皮的蜡层,再按照药剂中油/水分配系数进入原表皮(外表皮+内表皮)。 油/水分配系数:一种溶质在油相及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亲水性强而易溶于水中的药剂,因不能溶于表皮的蜡层,不能穿透表皮。 脂溶性强的药剂因为溶解于蜡质,易穿透上表皮,但能否穿透原表皮,取决于是否有水溶性 昆虫表皮的孔道和上表皮丝有助于药剂渗入。

2、杀螨剂穿透昆虫的消化道—胃毒作用



① 水溶性化合物可从水孔进入膜内;亲脂性化合物简单的扩散通过。
② 一些亲水性化合物不能靠扩散进入,可以靠膜上镶嵌的蛋白质做导体,暂时性结合,转移进入。
③ 多数外来化合物,通过质膜靠被动的扩散作用。
④ 质膜内外溶液的pH可影响解离程度和穿透力。
消化道酶:MFO (活化,降解)
实验表明:各种杀螨剂都可穿透肠壁,穿透速率因药剂种类不同而不同。 穿透速率受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亲脂性强的化合物易被肠壁吸收。 由肠组织进入血浆时,需要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较快扩散至血浆中。

3、杀螨剂从血液到达作用部位-神经系统
(1)昆虫的血-脑屏障(胶质细胞和胶质细胞附近区域)
昆虫神经构造
A、神经元:轴突、树突、端从
B、突触:神经元连接的形式




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1、药剂在各种酶系作用下代谢成小分子、水溶性轭合物, 被马氏管吸收通过后肠,到达直肠,排除体外。
2、昆虫体内的脂肪体有类似哺乳动物肝的功能,它能贮 存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也能贮存 代谢外来化合物。
3、昆虫血腔中的围心细胞有肾细胞之称,具有代谢废物 和组织碎片的功能



三、红蜘蛛防治方法及防治机理



杀螨剂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一)环境因子的影响
1、农药使用不合理
2、抓不住防治适期,提高使用浓度次数,盲目混用、乱配,打不匀,打不透,药 械雾化差
3、特殊的气候对抗性起诱导作用
4、特殊的气候也可对抗性的产生起诱导作用,温湿度有关
5、杀虫剂的分子结构的影响
6、一旦对某一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也往往容易对同类型(分子结构属同类、 作用机制相同的)的其他种类杀虫剂产生抗性。
(二)生理性抗性
表皮阻隔作用的增强
农药穿透昆虫表皮速率的降低是昆虫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 杀虫剂要进入害虫体内产生毒杀作用,首先要通过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昆虫的表皮阻隔层。
代谢抗性
在抗性昆虫中,这些有关的解毒酶的含量大都大幅度提高,酶的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使酶自身的结构活性大大增强。 靶标作用部位的改变 在抗性昆虫中,由于药剂长期的选择作用,突触间的物质传递活动已对药剂的干扰或破坏作用有了很强的适应性
靶标敏感性降低
乙酞胆碱酯酶( AchE )的变构, 神经钠通道( SC ) 的改变,r-氨基丁酸(CABA )受体一氯离子通道复合体,保幼激素受体( JH )敏感度下降等, 均导致抗性产生。

四、纳米生物防治与传统防治红蜘蛛
(一)新型纳米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研发基础对比


(二)新型纳米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粒径对比



但是传统农药的载药粒子粗大,有分散性差、稳定性差、生物活性低、降解缓慢等缺点,靶标作物利用率不到 30% ,有害生物受药量不足 0.1% 。有数据统计,在田间喷施过程中,因药滴滚落、粉尘飘移、雨水冲刷等造成 的药剂流失高达70% 以上。


纳米配方研发思路
利用纳米技术改善剂型,增加有效利用率



(三)新型纳米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使用挑战问题
农药的减少增加了生物利用度和效率



开发纳米农药制剂的四个关键因素



(四)新型纳米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展着渗透
1、传统农药对农作物的树叶粘附 力弱,是喷洒型农药的不足。
2、纳米递送系统通过增加农药与叶子的亲和力,形成稳定的分散体,提高效率,改善叶片表面润湿差的问题。
3、纳米颗粒可沉积并粘附在树叶表面,增加了药物的保留量。



(五)新型纳米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提高生物利用度
• 纳米配方可能通过靶向昆虫靶 点来改善药物的特性,从而改 变传统农药的给药模式。
• 消化系统中毒(口腔进入)
• 吸入中毒(通过消耗宿主有机 体的液体进入)
• 接触中毒(表皮进入)
• 熏蒸(呼吸进入)
纳米制剂能够提高农药进入害虫体的速度。此外,提高害虫体内的农药纳米颗粒运输、 传导和转化,加速害虫中毒,进一步提高农药的生物利用度。



(六)新型纳米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生物降解性
纳米制剂可以促进生物降解



传统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对比:
1、脂溶性,更易穿透背毛
2、纳米级粒径,堵塞气孔,穿透体表
3、生物成分,成分多,不易产生抗性
4、不含化学成分,安全混配性更好
5、含植物生长必须营养成分

新型纳米生物农药红蜘蛛要点




新型纳米生物农药精准靶向系统



新型纳米生物农药全位递送系统



NPS纳米小粒径专利技术:杀螨优势



五、新型纳米生物技术在细菌杀菌剂



新型纳米生物农药杀菌剂效果展示


六、新型纳米生物技术在肥料和免疫蛋白应用




(有任何问题,可以添加小编二维码)
  
 
分享到
离线刘表3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7-14
现在哪里有这个产品啊,我这边红蜘蛛,白蜘蛛严重,打不住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1-07-14
感谢分享,学习了。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