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的生长世界中,叶片不仅是光合作用的“能量工厂”,更是与微生物共生的“战略要地”。传统认知中,土壤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调控作用已广为人知,而叶片表面的微生物群落——
叶际微生物(Phyllosphere Microbiota)——却长期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技术的突破,一类特殊的叶际共生菌——“
叶生菌”(Leaf-Dwelling Microbes)逐渐走入科学视野,并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新焦点。
叶生菌 | 设计参考:Laurita T, Kerovuo J. Plant microbiome innovation: M-trophs[J].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2018, 14(3): 129-133.
破解困局:为何叶生菌是“划时代”突破?
叶片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是一座精密的“微生物城市”:每平方厘米叶面栖息着数百万微生物,它们通过代谢交换与植物形成共生网络。
叶际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远超想象:- 光合增效:部分菌群协助捕获光能,提升碳同化效率;
- 抗逆预警:通过代谢物传递胁迫信号,提前激活植物防御;
- 营养调度:调控内源激素,定向输送光合产物至花果。
然而,受制于叶际环境的特殊性——叶面可被利用的营养成分较少,且面临紫外线直射、昼夜温差大、湿度波动剧烈等严苛外界条件,使得传统微生物菌株(如枯草/地衣芽孢杆菌等常见外部定殖菌)往往难以长效定殖。相比之下,
叶生菌却能在植物叶际和根际快速生长存活并形成特有的微生物圈,通过与植物的代谢协同实现双向增益,强力守护“叶-花-果”全生育期,真正实现从“泛用”到“精准”的植保管理变革。
“
叶生菌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它重构了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逻辑。”慕恩生物研发负责人指出,“传统菌剂是‘外来雇佣兵’,而PPFM菌是植物的‘共生器官’——它们共享代谢通路,形成生命共同体。”作为全国首个商业化叶际共生菌的缔造者,慕恩生物以
扭托甲基杆菌PPFM E26为核心,推出慕益博®产品,将“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共生”,让每一片叶子都成为作物提质增效的引擎。
全球领先:慕益博®如何打造“叶生菌生态网”?
慕益博®产品首发于2022年底,推出当年即收获广泛青睐与认可,被种植者亲切地称为“
神奇的慕益博®”,成为全国多地保花保果的热门单品。历经两年多田间验证与技术迭代,全新升级版慕益博®正式面世,它通过四重作用机制,为作物构建从叶到根的立体防护网,开启生物植保新篇章。
一、立体定殖:构建"天地双网"防御体系慕益博®搭载PPFM E26菌株,突破性实现
叶际+根际双栖定殖,且表现出较高丰度的叶生菌株。研究数据显示,其在叶片表面的定殖菌数可达5.47×10⁴CFU/cm²,根际定殖菌数达2.33×10⁴CFU/cm²;这种“地上+地下”的立体定殖模式,能够同时激活植物的叶面和根系的免疫屏障、吸收网络。
慕益博®豆角应用案例 | 图源:慕恩生物
二、代谢赋能:主动调控植物生长PPFM E26具有优异的固氮能力、生长素(IAA)分泌能力和ACC脱氨酶活性,高产20余种氨基酸(色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等),可被植物吸收合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效平衡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动植物新陈代谢,促进营养流向叶、花、果,
提高花芽分化率、坐果率。
慕益博®蜜柚应用案例 | 图源:慕恩生物
三、协同抗逆:极端环境及时响应在强烈紫外线直射下,PPFM E26保持活性的同时合成类胡萝卜素来吸收过量光能。这一机制不仅避免菌株和植物细胞氧化,保持叶片微环境的稳定,令植物持续产生甲醇为菌株提供营养,还能在光照不足、低温等逆境条件下刺激作物积累有机物质,通过叶绿体高效进行光合作用转化成生物能量,
确保养分输送花果,保障作物品质。
慕益博®苹果应用案例 | 图源:慕恩生物
四、复配增效:药肥兼容强效抑害PPFM E26可应用于制备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病害防治药剂,兼具
绿色安全与
长久持效。田间实验证明,慕益博®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达60%以上,对辣椒炭疽病防效达70%以上;经50余种常用化药化肥成分兼容性验证,慕益博®100%安全复配。
慕益博®辣椒应用案例 | 图源:慕恩生物
当传统农业陷入“化学依赖-生态恶化”的循环,植物叶生菌技术提供了更可持续的路径——通过唤醒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本能,实现“
更少投入、更高产出、更优生态”的种植目标。慕恩生物,以全国首个商业化叶际共生菌PPFM E26及慕益博®产品为核心,正致力于引领全球农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未来,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