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648阅读
  • 0回复

[今日互动]为什么小麦拔节后不能使用除草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4VY6BI1GDMZC

小麦拔节后不能喷除草剂,这是基于小麦自身生长特点、杂草特性、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而对于除草剂的使用,在小麦拔节后,就必须格外谨慎了,因为此时喷除草剂,往往是弊大于利。

01小麦自身生理变化

生长重心转移:小麦进入拔节期,生长节奏加快,茎节迅速伸长,叶片面积增大,对养分、水分和光照的需求剧增,全力为孕穗、抽穗做准备。此时小麦的抵抗力看似增强,实则因能量集中于生长发育,对于外界不良刺激,尤其是除草剂这种化学活性较强的物质,抵御能力不如苗期。
抗药能力下降:小麦拔节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生理代谢旺盛,但分解除草剂等有害物质的能力下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相对增强,一旦除草剂使用不当,就易干扰小麦生长进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02除草剂药害风险

生长抑制:除草剂接触到拔节后的小麦植株,可能干扰小麦体内激素平衡,使茎节伸长受阻,植株矮小、扭曲。这不仅影响小麦外观,更关键的是,会降低小麦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小麦生长发育缺乏能量和物质支持,最终使产量大幅下降。
穗部发育异常:拔节后是小麦穗部开始分化和发育的重要时期,喷施除草剂,药害易波及穗部,可能导致穗粒数减少、麦穗稀疏,或出现畸形穗,无法正常扬花授粉,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03杂草特性改变

抗性增强:小麦拔节期,杂草也已生长得较为健壮,对除草剂的抗性明显增强。早期低浓度除草剂就能控制的杂草,此时可能需更高浓度药剂才能达到相同效果。但提高除草剂浓度会进一步增加对小麦的药害风险,陷入两难境地。
杂草类型变化:小麦生长前期和拔节后,田间杂草的种类和优势种群会改变,一些前期不占优势的杂草后期可能大量滋生。常用除草剂多是针对特定生长阶段和类型的杂草设计的,拔节后按前期用药习惯喷施,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新出现的杂草,除草效果大打折扣。

04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变化:小麦拔节期一般在春季,气温变化频繁。温度较低时,除草剂活性降低,除草效果差;温度突然升高时,除草剂挥发速度加快,易造成药剂漂移,影响周边其他作物,还可能使小麦对除草剂吸收过快,增加药害发生几率。
湿度条件:春季湿度不稳定,干燥时,小麦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影响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雨水较多时,喷施的除草剂会被雨水冲刷掉,降低药效。且土壤湿度大时,小麦根系呼吸作用受影响,再受到除草剂刺激,更易引发药害。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