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又称白斑叶枯病,俗称白点病,是由葱鳞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韭菜上的病害。韭菜灰霉病主要由葱鳞葡萄孢引致,除为害韭菜外,还为害小葱、大葱、及藠头等。
灰霉病 识别症状 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生有白色浅灰褐色小点,斑点逐渐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潮湿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绒毛状霉层,发粘。后期病斑互相联合成大片枯死斑,致使叶片枯死。是日光温室栽培韭菜的主要病害,常常造成韭菜叶片枯死,韭菜湿腐、霉烂等。

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分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
1)白点型 即在叶面上产生灰白色斑点,椭圆或近圆形,直径1~3 mm。多由叶尖向下发展,散落成片。故又被称为“白点病”。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坏死斑,使叶片卷曲、枯死。湿度大时,在枯叶上生出大量灰色霉层
(2)干尖型 干尖型 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并向下延伸2—3厘米,呈黄褐色,表面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
(3)湿腐型 发生在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叶上不产生白点,病叶出现湿腐型症状,完全湿软腐烂,表面产生灰霉。
灰霉病 发生规律1、韭菜灰霉病主要靠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传播蔓延;
2、每次收割韭菜时,病菌散落土表,借水流,农事操作等致新生叶染病。
3、该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菌丝生长适温15~21℃,湿度是诱发灰霉病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发病重,低于60%则发病轻或不发病;
4、另外夜间韭菜受冻,白天高温,同时湿度又大,发病也重。
灰霉病 防治方法 等到灰霉病发生后再打药防治,往往已经晚了。所以,灰霉病重在预防。
一、减少灰霉病的病菌基数:灰霉病病菌是在土壤中、植物残存组织中栖息活动的,所以,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枯枝烂叶及时带出田外深埋。
二、变温通风:选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风,阴天也应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排湿。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
三、选择晴天上午采取浇暗水,小水的措施。
四、韭菜灰霉病化学防治15378717347: 优利普智慧农业(40%啶酰菌胺·腐霉利悬浮剂+25%异菌脲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苯甲吡唑酯)750-1500倍稀释喷雾。


优利普抗性灰霉病方案特点 1、治疗+铲除+内吸+保护,速效性更快,持效期更长。
2、治灰霉病、除炭疽病、叶斑病一步到位。3、剂型安全,不伤花、不污染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