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马铃薯早疫病与晚疫病?
(1)病原菌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但是早疫病病原是茄 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该菌属 兼性腐生菌。晚疫病的病原是致病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是一种寄生性水平较高的专性寄生菌,自然情况下不能腐生,除寄生马铃薯外,只能寄生于番茄上。
(2)两种病害症状的区别。早疫病主要侵害叶和薯块,晚疫病还可危害茎,其区别如下。
叶片上:早疫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 叶片干枯脱落;晚疫病病叶先从叶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 时迅速扩展,呈褐色,产生一层薄薄白霉,干燥病斑变褐干枯易裂,区别于早疫病。
茎上:早疫病茎上 很少有病斑或无病斑,但晚疫病除在茎上侵染外,还可在叶柄上染病,呈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时叶片萎垂皱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块茎上:早疫病在块茎上产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而晚疫 病在块茎上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病部皮下果肉也变褐色,病斑继续扩大,可使整个块茎变黑褐色腐烂。
(3)发病时期的区别。早疫病发生较早, 一般在现蕾开花后易感病;晚疫病发生较晚, 在结薯期易感病。
(4)两种病害的相同点。二者均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而且潜育期短,侵染速度快,多次浸染多’次发病。如果遇上多雨潮湿年份,可爆发流行,减产50%左右。
马铃薯早疫病的有效防治办法是什么?
(1)种植抗病品种。可以在病害流行年份大大减轻因病害造成的损失。(2)减少初侵染源。从外地引进的种薯在播种切块时要严格剔除带菌种薯,并且用内吸性杀菌剂浸种,如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也可用2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然后堆积并覆盖严密,闷种2h摊开晾干,再播种。(3)加强栽培,控病管理。结合整地施足优质农家底肥,实行垄沟种植,及时中耕除草培土、降低田间湿度,勿过重偏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的机会。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割秧,2周后再收取薯块,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机会,降低薯块带菌率。(4)药剂防治。发现早疫病病株后,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有哪些农药可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农药较多,有25%或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 粉剂、40%三乙磷酸锰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72%霜脲 锰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 湿性粉剂、露速净、25%施保克可湿性粉剂、百菌清等。
在发病初期可选择其中在当地施 用效果较好的药剂,按使用说明书加水稀释后喷施。但应注意,马铃薯晚疫病病菌易产生 抗药性,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有利于产生抗药性。为了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轮 换、交换使用药物。如甲霜灵与克露轮换交替使用。也可选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复配剂,如灵锰锌、杀毒矾、克露、霜脲锰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