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约3.6亿亩,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主要口粮之一,营养丰富,国家对小麦的安全极为关注和重视,要保障它的绝对安全。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影响极大的病害。坚决打好赤霉病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是农业从业者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严峻的考验。科迪华一直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各省级、县级植保站紧密合作,引入、示范和推广更高效的小麦病虫害综合管理方案。2024年2月25日和27日分别在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成功举办高含量低用量,创新剂型小麦赤霉病防治优选产品穗艳®产品上市会。
赤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大病害,尤其是在江苏、安徽等重要地区。近几年以来,赤霉病全国年均发生面积近7000-9000多万亩。赤霉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小麦品质。由于小麦赤霉病,很多小麦种植户得不到收益,种植小麦的意愿也降低了,打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战,是保障中国粮食丰收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总裁郑子勤致辞
科迪华携手渠道合作伙伴,深入开展示范试验,进一步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农业的绿色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希望继续在做好绿色防控、绿色发展、品质保障基础上,把握好作物关键时期的防控,做好方案和技术指导,让农民朋友年年丰收,颗粒归仓。
岁岁用穗艳® 穗穗皆好卖
 科迪华农业科技产品经理于淑博 ---穗艳®适应当代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优选品牌 自2016年起,中储粮和粮食部门明确表示,为确保粮食食品安全,赤霉病小麦病粒超过3%,严禁收购入库。并且,我国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小麦和小麦粉中呕吐毒素的限量标准为1000μg/kg。因此防治好赤霉病,降低小麦呕吐毒素,在种植管理阶段尤为关键!穗艳®究竟强在哪儿?
“一高两低”是绝招!化学农药含量越高,使用剂量越低,更环保。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农药“减量增效”旨在提升农药利用率,并用高效、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新品种替代低效老旧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与科学防控,穗艳®(丙硫菌唑)含量高达75%,用药量为10-17克/亩,用水量15-30公斤/亩,符合减量增效需求。同时,穗艳®与三唑硫酮类化合物,与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无交互抗性。低是一指穗艳®使用量低,同时能让小麦因优异的防效降低呕吐毒素(呕吐毒素是镰刀菌属的菌种引起的谷物赤霉病的重要指示性毒素,是全球性的污染谷物的霉菌毒素之一)。
干悬浮剂剂型是王道!干悬浮是水分散粒剂中的天花板,其加工工艺非凡,普通水分散粒剂,造粒粗糙,不易溶解,而干悬浮剂型则不同,采用高标准的喷雾干燥法制成,粒径小可比悬浮剂,溶解快如水剂,高含量也可以分散均匀药效稳定,高温下化学稳定性好,深受农户朋友们的喜爱。
作为一款干悬浮剂产品,穗艳®(75%丙硫菌唑)具有以下优势。
•粒径比一般悬浮剂小,快速溶解,适于飞防
•干悬浮剂入水能较快崩解、分散,颗粒粒径细
•有效悬浮率高,分散均匀,防效更理想
•不堵喷头,适合飞防,让防治更高效
与众不同,创造非凡 小麦赤霉病的防控从研发小麦抗性品种上来看,效果有限,主要还是要依赖化学农药。穗艳®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该药剂不仅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从最终防控效果来看,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的防效,而且增产明显。初花期、盛花期二次防治对赤霉病的防效可达90%以上,且对小麦生长安全;从后期长势来看,穗艳®防治的区域麦穗黄亮,籽粒饱满,植株杆青叶绿,是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的好药。

穗艳®,防病实力更出众! ---穗艳®,提升小麦品质,为高产保驾护航 小麦扬花前后,见花打药,用药两遍,连续阴雨天建议间隔5-7天,二次用药,可兼防锈病和白粉病。穗艳®+法砣®组合,快速阻隔赤霉病病穗,同时能更好的预防以上三病,巩固防效,一季无忧,保护功能叶,促进均衡灌浆,减少瘪粒,增加千粒重,提质增产。2023年与全国农技中心在安徽和江苏试验示范观摩会表明,科迪华穗艳®使用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抗早衰和增产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安全性好,是可以广泛应用及推广的新型药剂。在小麦生产中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因穗艳®更高效和更稳定,农药投入能够进一步降低,药效流失损失减少,农民能够增产增收,在田间示范中,可以看到小麦叶片干净挺拔,落黄时麦穗金黄饱满,麦粒灌浆充分、干净亮泽,品质好,每亩综合效益提升近700元(与CK比)。这样的结果深受广大农户和麦粮收购商的喜爱,特别是依靠小麦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家庭农场和大农户。
与伙伴一起,迎春贺“穗”,耀“艳”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