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2965阅读
  • 2回复

[农药资讯]国内首款四元混配小麦药种混播,提质增产特种药肥解决方案来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天向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6-26
健康作物根际环境,回归农业健康本源!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越来越严重,2022年被中国科协列入我国10大产业技术难题之一,且该病具有可防不可治的特点,而广大基层零售商和种粮大户在病害识别、为害特点和科学防控上知识较为欠缺。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国家战略明确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土壤问题,让农业更美好,农民更轻松,丽碧康愿与社会各界一起担当起振兴农业经济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斗。2023年6月18日,来自小麦主产区的丽碧康战略合作伙伴200多人,齐聚郑州,参加“小麦茎基腐综合防控高峰论坛暨丽碧康[康之源]种药混播战略工程发布会”。会上河南省植保总站、河南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小麦茎基腐权威专家系统讲解小麦枯白穗、特别是茎基腐发生的原因、趋势和综合防控策略及纠正当下大众对小麦枯白穗发生原因的错误认知;丽碧康如何基于种药混播布局未来康之源战略工程及营销落地策略;农资行业实战大咖现场手把手教您新媒体在农资经营中的高效运用,怎么拍抖音,如何上热门?为你的店面引流,助你的生意插上翅膀。

担当、责任、粮食安全新时代

陕西丽碧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隆军致辞

  2021-2022年对小麦种植户来讲,从产量到价格都有很好的收成,收获满满。2023年受自然和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导致的小麦枯白穗造成了大量的减产。针对这些情况,丽碧康携手河南省植保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一起召开小麦茎基腐病防控高峰论坛,让广大渠道商、农户全面认知、理解,做好下半年小麦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大大降低、减少或解决茎基腐病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渠道商为广大种植户的丰产中收保架护航,确保粮食安全,做有担当、有责任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康之源作为国内首个提出四元复配的种药混播提质增产特种药肥解决方案,经过2年孵化,3年验证,5省热销,服务面积达到了50万亩以上,依然成为了小麦提质增产的新途径,在省工、省时、省力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价值突破。

科技助力小麦茎基腐防治新方案

上图: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彭红科长---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现状及未来发生趋势
下图左: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院长李洪连教授---小麦根部真菌病害识别与防控
下图右:河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宋玉立研究员---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策略

  彭红科长指出,截至2021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138个农业区全部见病,中北部和西部麦区发病普遍。该病具有危害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危害损失严重三大特点,重的田块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栽培上可采取清除病残体(秸秆离田)、适期晚播,避免播种过深。药剂防治上,可以使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在小麦苗期或返青拔节期,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李洪连教授指出,近几年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麦区小麦茎基腐病都有发生,重病地块损失可达60%以上,每年因病损失数十亿元。防治措施上,要重点抓好保健栽培防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秸秆处理,同时做好药剂防治,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宋玉立研究员则强调小麦茎基腐病药剂防治上正确的栽培措施特别是肥水管理,结合药剂或生防菌剂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茎基腐病的问题。

康之源®提质增产新途径、新价值

陕西丽碧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康之源®高级产品经理介根科

  三年来,丽碧康与合作伙伴们从相识到相知,我们深深的感恩大家对丽碧康的支持与厚爱!未来,丽碧康将持续坚守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关键价值的核心价值观砥砺前行,致力于成为中国特种药肥领军企业!新的机遇,丽碧康与大家继续并肩前行!

  康之源®历经三年孵化、两年运营,在全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累计服务小麦面积50万亩。从播后苗期、返青拔节期到抽穗扬花等关键特候期,全程联合经销商、零售店、用户跟进回访,其核心价值体现为:

  根际健康:健康作物根际环境,回归农业健康本源!康之源®产品配方、工艺及施药方式的特殊性为小麦根际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最终呈现优秀的病虫防控及土壤健康的可持续性耕作!

  增产提质:康之源®前期生根效果明显、苗齐苗壮,中期显著促进有效分蘖形成,冬前早分蘖、多分蘖,后期转化更多高质量的有效穗数,一改“败穗多、小穗多”的现象,最终呈现“成穗多、大穗多”,提质增产效果显著!

  省工方便:康之源®可在田间地头现混现播,避免晾晒、闷种、减少劳动强度,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尤其适用于种植大户、合作社,为种植者提供了一种省工、省时、便捷高效的新农事作业方式。

获客、推广、品宣,抖音新媒体

农资新媒体运营实战专家颜范坤老师---抖音新媒体在农资经营中的实战应用

  留给传统农资生产企业再创业的时机不多了,将来的必是属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也是属于有知识的年轻一代。在此形势下,2023年要怎么走?作为农资经营者也没必要过于担心市场变化,在座的经销商应该更早锁定与农药生产企业的合作,尽早备货,以应对来年病虫害。对于经销商的成长,应当提高知识,提高农药施药知识,学会新的农药应用,牢牢掌握着销售渠道,掌握着好的产品,从传统经销商转为技术服务商。

  过去老百姓要了解农业技术、国家政策,主要靠政府与媒体宣导,企业要推广化肥、农药或技术,也需要员工在外四处推销,传播速度相当慢,而现在很多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实现。网络也帮助企业更快地传播产品,带来经济收益。自媒体已是“三农”领域传播速度最快、触达率最广、成本最低的形式,很多企业运营自媒体一年,就可能实现原来五年时间才能达到的产品推广效果。

  近几年在中国抖音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他们用朴素的镜头记录生活,展现大江南北的乡村场景与风土人情,并在自媒体赛道上“分一杯羹”。能够吸引多少流量、流量又能转化为多少财富因人而异,但在视频平台粉丝增量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三农”领域的现象级网红博主依然频频出现,不断形成示范效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将会以视频化的形式呈现。做农业的为什么也要玩短视频,因为用户在哪,我们就应该在哪,成本低省钱,大家要积极以视频为工具做内容创作的新农业人,用抖音赋能传统推广,增加产品宣传;用抖音引流新客户,增加进店率。

直播回放点击下方“链接”
https://v.191.cn/live/pc?cid=1896

  关于丽碧康

  陕西丽碧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上市企业诺普信(股票代码:002215)控股子公司,创建于2020年11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中心在深圳诺普信总部,管理中心位于陕西西安。

  丽碧康公司依托于诺普信强大的技术研发、生产和供应链体系专注土壤、作物根部健康与增产提质方向,涉足于特种药肥、植物调养、土壤改良等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健康作物科学化解决方案引领者”和"中国特种药肥领军企业"!
 
马富强 QQ :107285463【微信号】  电话:18012698166 邮箱:ma@191.cn
相逢是首歌 , 有你也有我 ; 好好工作  , 天天上网  ; 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 。
分享到
离线天天向上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6-27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洪连团队在小麦根部病害防治新药创制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耕作模式的不断深入,包括小麦全蚀病和小麦茎基腐病在内的小麦根部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威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而目前还鲜有对小麦根部病害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李洪连教授带领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长期以来从事小麦根部病害病原微生物、病害成灾机制及新药开发等相关研究,团队程绎南教授针对小麦当前根部病害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多年的新药开发与创制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继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所发表论文Synthesis of 1, 2, 4-Triazole Benzoyl Arylam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High Antifungal Activities(https://doi.org/10.1016/j.ejmech.2020.112463)的基础上,以已发现的三唑苯甲酰芳胺活性化合物为先导,通过进一步的结构设计、化合物合成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发现了2-咪唑-6-氟-3苯甲酰芳胺类高活性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活性EC50值达到0.002 μg/mL,对测试病原菌的活性比硅噻菌胺高近3个数量级;同时对小麦镰孢属病原菌也具有优异的活性,尤其对小麦致病性较强的黄色镰孢菌,其EC50值达到了0.01 μg/mL的水平,活性超过了广泛使用的多菌灵,并与戊唑醇相当。所设计化合物为全新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结构设计理念、活性特征和SEM及TEM超微机构研究,初步判断活性化合物可能具有新的双靶标机制,具有较高原创性和创新性。该工作以“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of N-Heterocyclic Benzoyl Arylamine Derivatives Led to a Highly Fungicidal Candidate against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and Four Fusarium Wheat Pathogen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https://doi.org/10.1021/acs.jafc.2c03455)。

(活性化合物设计及活性)

该研究成果还申请了题为“一种用于小麦全蚀病和小麦茎基腐病防治的2-咪唑苯甲酰芳胺活性化合物”(CN114249692A)的国家发明专利,相应活性化合物具有开发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小麦根部病害防治农药新品种的潜质,标志着我校在农药新产品创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将为小麦严重根部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我省乃至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是美国化学会农林科学领域著名Top学术期刊,JCR分区为Q1,中科院分区1区。我院程绎南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李洪连教授同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主要由孙连省、蒋振华等研究生实施,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04116)和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专项(20130011160)等项目的资助,以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杨丽容研究员和河南科技大学刘圣明教授的帮助。

附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2c03455
马富强 QQ :107285463【微信号】  电话:18012698166 邮箱:ma@191.cn
相逢是首歌 , 有你也有我 ; 好好工作  , 天天上网  ; 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 。
离线青岛满穗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7-03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