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970阅读
  • 0回复

[基本技术]每亩地少种200株辣椒,反而增产387斤,增收1079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如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6-25
作物种植密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最为重要的栽培因子之一。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合理调控群体结构是作物高产栽培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种植密度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靠得很近的植株会通过根系或茎叶等影响根际微生态环境或地上部微域环境,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赣线1号是宜春市科学院以谈敏农艺师为主的蔬菜团队通过对辣冠3号进行提纯改良所获得的辣椒新品种,其因早熟、耐湿、丰产性好、商品性极佳,备受蔬菜基地的喜爱。2019年至今,在宜春市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0万亩(6 666.7 h㎡),为了探索该品种在大棚种植的最佳密度,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及品种
试验在宜春市袁州区宜春市科学院基地大棚内开展,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海拔100 m左右,前茬作物为西瓜。赣线1号由宜春市科学院蔬菜团队提供。


1.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5个密度处理,因本地线椒栽培株行距普遍为40 cm×65 cm,故选择处理3为对照(CK)。


5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5,行株距65 cm×50 cm(2 000株/667 ㎡);
处理4,行株距65 cm×45 cm(2 300株/667 ㎡);
处理3(CK),行株距65 cm×40 cm(2 500株/667 ㎡);
处理2,行株距65 cm×35 cm(2 90株/667 ㎡);
处理1,行株距65 cm×30 cm(3 400株/667 ㎡)。


重复3次,小区面积6.0 ㎡,周边设保护行。2021年11月中旬在塑料大棚中播种育苗。1.2 m宽(包沟)作畦,畦宽80 cm,畦沟深30 cm,每小区施腐熟农家肥10 kg、氮磷钾复合肥0.5 kg、钙镁磷肥0.5 kg、饼肥1 kg作基肥,在畦中央开沟深施,地膜覆盖栽培。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1年11月10日播种,2022年3月30日移栽,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5月30日开始采收,7月1日采收完毕。


1.4 指标测定方法与时间
参照李锡香等编著的《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进行,调查每个处理的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包括始花期、盛花期、始收期、终收期、果长、果径、单果质量等,并考察早期产量以及总产量。每小区选取10株作样本,定点定株进行辣椒性状的观测与记载。采用 Duncan's 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表1可以看出,播种期、定植期相同的情况下,5个处理的始花期、盛花期、始收期、终收期以及全生育期都一致。


2.2 经济性状比较
表1可知,不同栽培密度对赣线1号的株高、单果质量、果长、果宽、果形指数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果面性状、外观品质、老熟果色无明显影响。各处理株高在78.6~83.4 cm,其中处理1的株高最高,比处理3(CK)高4.3 cm,处理4最低,比处理3(CK)低0.5 cm;各处理的单果质量在29.7~31.3 g,处理1的单果质量最低,比处理3(CK)少0.1 g,处理5的单果质量最高,比处理3(CK)多1.5 g;各处理的果形指数在16.6~18.1;各处理的果长在28.4~31.8 cm,处理1果长最短,比处理3(CK)短2.1 cm,处理5的果长最长,比处理3(CK)长1.3 cm;各处理的果宽在1.62~1.83 cm,处理1果宽最小,比处理3(CK)少0.19 cm,处理4果宽最大,比CK多0.02 cm。


2.3 产量比较


表2可知,赣线1号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小区早期产量与小区总产量均有所不同。折合667 ㎡早期产量上,处理2>处理4>处理1 >处理3(CK)>处理5,处理2折合早期产量747.23 kg/667 ㎡,比处理3(CK)多57.23 kg/667 ㎡,两者间差异极显著;处理5折合早期产量678.67 kg/667 ㎡,比处理3(CK)少11.33 kg/667 ㎡,两者间差异不显著。折合667 ㎡总产量上,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CK)>处理5,处理4折合总产量1 760.27 kg/667 ㎡,比处理3(CK)多193.6 kg/667 ㎡,两者差异极显著;处理5总产量1 562.00 kg/667 ㎡,比CK少4.67 kg/667 ㎡,两者差异不显著。


2.4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2可知,以赣西地区春季早期市场辣椒均价10元/kg,中后期市场辣椒均价5元/kg计算,每667 ㎡处理1产值为11 407.00元,处理2为12 035.00元,处理3为11 283.35元,处理4为12 362.50元,处理5为11 203.35元。处理4产值最高,比CK产值多1 079.15元/667 ㎡。在其他投入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除去种苗投入,处理4 经济效益11 492.50元/667 ㎡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辣椒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与品种、栽培条件及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定植密度是众多影响因素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赣线1号的数量性状如株高、单果质量、果长、果宽、果形指数、早期产量、总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质量性状如果面性状、外观品质、老熟果色的影响甚微。随着栽培密度的不断增加,果长、单果质量随之减少,而株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与庞英华等的研究一致,但与梅映雪等的研究有所区别,可能与试验选用的辣椒类别不一致有关。随着栽培密度的不断增加,赣线1号早期产量跟总产量先增加后少,这与梅映雪等的研究一致。结合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赣线1号大棚适宜栽培密度为2 300株/667 ㎡。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