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013阅读
  • 0回复

[基本技术]力争到2025年 农业综合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8-19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农业实名制系统
《方案》提到,到2025年,全省打造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和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以下简称七大产业),市级打造30个左右百亿级优势产业链,县级打造100个十亿级优势产业链;全省培育50个链主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
  力争到2025年,稻米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
  《方案》提到,主攻稻米等七大农业产业。紧扣“稳产、优供、增效”要求,确保粮食面积、产量稳定,主推1个100万亩以上、5个50万亩以上的优质稻品种。力争到2025年,稻米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2家、超10亿元的新增11家,超10亿元的总数达到15家。
  建设千万亩油菜基地和千万亩高产油茶林,做深做强精深加工和规模加工,提高综合效益,创建提升油料品牌。力争到2025年油料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0亿元,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1家、超10亿元的新增4家,超10亿元的总数达到5家。
  打造一批果蔬产加销一体化企业,推动形成果蔬品牌价值超100亿的“一市一品”5个、超10亿的“一县一品”20个。力争到2025年果蔬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0亿元,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7家、总数达到10家。
  重点发展现代化畜禽屠宰加工业,打造20家覆盖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的全产业链大型企业,叫响肉类品牌。力争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3500亿元,培育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2家,其中超1000亿元的2家、超50亿元的5家。
  着力推进百万亩绿色高标准池塘改造行动,加快设施渔业、大水面生态渔业、稻虾、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的创新与推广,力争到2025年水产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300亿元,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1家、超10亿元的新增6家,超10亿元的总数达到8家。
  以“江西茶香天下”为主题,打好生态、文化、科技牌。推动新式茶饮、茶旅融合、文创茶品、拼配出口茶等业态创新。力争到2025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十亿级茶叶领军企业1-2家。
  打造“赣十味”“赣食十味”品牌,做强赣产道地药材,提升中药材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6家、总数达到8家。
  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方案》提到,产业化育龙头。通过支持培育、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5年,新增超10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7家、总数达到100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100家,进入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企业达30家,新增3-5家企业在主板上市。
  同时,推进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原料车间”。到2025年,全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及可追溯农产品数量达到6000个,优质稻米、设施蔬菜、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面积分别达1400万亩、200万亩和350万亩。
  推广“龙头+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到2025年,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900项,实现重点品种、重点行业、重点环节标准化全覆盖。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全面发展。鼓励企业带动农户建设一批清洗分拣、初制炮制、烘干储藏、预冷保鲜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依托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推进全省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到2025年,建设1-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改造提升50个左右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到2025年,初步构建辐射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电商示范村300个,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900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到2025年,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个、“赣鄱正品”认证品牌稳定在300个左右,富硒功能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600亿元;搭建全产业链发展平台,到2025年,力争培育壮大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左右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体系,补齐水稻、油料机械化种植短板,到2025年,涉农县域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覆盖,产粮大县、重点乡镇实现机械化育秧中心全覆盖。
  《方案》提到,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2025年,年度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实际进资额达到510亿元以上。
  入围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百强的本省品牌前10名奖励300—600万元
  《方案》提到,对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且年度增幅超过20%的省内龙头企业,给予当地政府一次性奖励500万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和标准制定;对入围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的我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按品牌价值排名顺序给予前10名品牌主体300-600万元奖励,用于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对“赣鄱正品”新认证品牌给予适当奖励,用于品牌打造和提升。
  同时,聚焦农业七大产业,对农业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且年度增幅超过10%的产业强镇,按排名顺序给予前10名一次性奖补500万元,每个产业强镇只能享受一次国家或省级奖补政策;对农业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且年度增幅超过10%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按排名顺序给予前10名一次性奖补500万元,每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能享受一次国家或省级奖补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揭榜挂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按相关标准给予支持,用于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对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以上、100万亩以上的农作物主导品种和木本油料主导品种,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的补助,每个品种只能享受一次国家或省级补助。
  健全“财农信贷通”工作机制,力争每年撬动银行贷款100亿元左右,总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大力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做大做强农业信贷担保业务,2023-2025年力争担保户数突破9万户,担保贷款金额达到400亿元。此外,对各类支农模式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优化,加快风险补偿速度,提升风险补偿效率。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