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果子果香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但由于受到害虫的危害,往往造成大量昆虫果实掉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2考研择校:考研院校难度排行榜TOP100 不同地区、不同果园害虫发生规律不同。为了彻底消灭李树虫害,必须提高预测能力,准确掌握果园害虫的活动规律,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因此,本文记录了生产过程中探索的一套虫害防治方法,现总结如下,为果树的防治害虫做出指导。
一、李树主要虫害
1、李实蜂
李实蜂不仅吃果核,还多吃果肉、在其中积累虫粪,虫果率可高达90%,果实发黄而脱落。1年发生1代,成熟幼虫在10 cm土层、土壤表面裂缝间或土壤块下形成茧。
多数卵产在花托和花萼的表皮下,多数卵产在花托上,通常每花1个卵。孵化后,幼虫咬穿花托的外表皮,向上爬行,然后进入子房,大多从腐烂的果实顶部进入,也有从中间进入,针的大小。
随着幼果的生长,幼虫吃掉果核和果肉,只留下果皮,虫粪在果实中堆积。一个幼虫只对一个果实有害,幼虫成熟后,在果实中下部咬一个直径1.5~ 2mm的圆孔。
随后落到地面,钻入地下。大部分幼虫在树冠以下10cm土层中形成长卵茧越冬,大部分幼虫在树干至树冠外缘50cm土层越冬。
2、食心虫
成虫长4.5 - 7毫米,翅膀延伸11 - 14毫米。蛹是棕色的,花蕾是灰色的,梭状的,相对坚韧。幼虫吃果实之前往往在果实表面吐丝,并开始咬果皮后钻进果实,粪便在水果中排出。
几天后,果胶从入口孔流出,使水果失去食用价值。幼虫进入果实后,常向果柄附近移动,叮咬果柄的传导组织。果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逐渐变成紫红色,提早脱落。
造成整个果树的产量降低,同时由于虫害的不断转移,导致其他果树随后会遭受害虫侵袭,造成果实被损害,进而影响到整个果园的产量。
3、桃蛀螟
受由于果实内外堆积粪便,导致果实早期腐烂。幼虫在树干不同地方过冬,世代交叠。成虫他们更倾向于夜间行动,喜欢吃成熟果实的花蜜和汁液。
雄性和雌性都有吃花蜜的习惯,在晚上最多。雌性在晚上进食和交配后产卵更多。果面虫卵多,幼虫吃果初期,射伤,取食后即从穴中排泄。
二、综合防治技术
1、清理田间
生长季节要及时采摘被虫害损害果实,集中消灭幼虫。结合冬季果园管理措施,在冬季阻断虫害传染源,切断扭曲的树皮和病变部位的树干,清理落叶和杂草,并将它们运出集中销毁。
田间100米以内尽量不要堆放秸秆、杂草,要及时处理玉米、高粱、向日葵的茎和盘,减少越冬地点和越冬虫源。
2、地面控制
结合果园越冬治理,树盘土壤深度为15~20 cm,消灭部分越冬幼虫。在越冬成虫出苗前,在树干周围8~10cm厚的土壤,浸水使出成虫窒息。
6月初成虫出现后,结合除草将土壤清除。树盘上覆盖着塑料膜,以防止越冬幼虫被挖出作茧和化蛹。地面喷洒,用树盘或灌溉盘喷洒噻虫嗪,均匀而周到,然后用耧斗菜耙,使药土混合均匀。
3、树干缚草
成熟的老幼虫在结果之前被草捆住,越冬的幼虫被引诱到草中越冬,在早春的时候草被取下来烧掉。
4、诱捕和杀害成虫
用黑光和酸甜液体诱捕和杀死成虫。
5、预测预报技术
该方法省时、省药、准确。清洗普通瓶身,用细丝将梅花饵芯穿在瓶口中央,在瓶身内加入少许洗衣粉,装满清水。把瓶子挂在离地1.5米的树枝上。
每隔50米左右挂一个瓶子,每天定期调查瓶子里的成虫数量。若成虫数量增加达高峰,可在高峰后5天内晴天喷药,防治效果较好。
6、化学控制
在成虫羽化阶段和入土前对成虫和未熟幼虫进行毒杀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一些残留率高、对天敌危害大的品种应禁止在果树上使用。
应在下雨前和疾病刚刚发生时喷洒防护剂。雨后及病情较重时,应交替使用内吸入性治疗剂。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1公斤加细土25公斤拌匀在冠地铺施,施药后一定要用耙子耙匀,使药、土混合均匀。
从开花期开始,加强果园病虫害调查,及时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死成、卵、幼虫。使用的药剂有:3.2%阿维菌素、10%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5%溴氰菊酯乳剂、20%氰戊菊酯乳剂、2.5%康福菊酯乳剂、或氰脲等。冠喷防治,防治数量视情况而定,每10天左右,收获前20天停止用药。
我国北方果树发展迅速,果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虫害相互间成为李树生长发育的主要障碍。病虫害的发生与年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
当温度较低、阵雨较多时,越冬成虫的发生不断增强。只有了解和掌握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才能保证梅子园的良好收成,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