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近年来,在蔬菜栽培当中,病毒病的发生频率相当高。病毒病又被称为蔬菜的“癌症”,一旦发生,到了中后期基本很难救治,所以,要尽早预防及治疗蔬菜病毒病。今天就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分享如何有效防控蔬菜病毒病。1、植物病毒病的概述2、蔬菜主要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
3、病毒病绿色防控要点
一、植物病毒病的概述
1、病毒的危害 病毒病是在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与其它的真菌、细菌性病害不同,病毒病的发生是一种系统性的病害。全世界已知的植物病毒约 1200 多种,每年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1000 多亿美元。
二、植物病毒病的概述
病毒(Virus)是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DNA/RNA核酸分子包被在蛋白内,借助寄主细胞完成蛋白合成、物质和能量复制的,且伴有核酸突变发生变异的非细胞生物。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是:1、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2、专性寄生物,其繁殖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球状、杆状和线条状
植物病毒的组成
植物病毒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在内部,外部由蛋白质包被,称为外壳,有的病毒粒体中还含有少量的糖蛋白或脂类。构成病毒的成分:核酸5~40%,蛋白质60 ~95%,还有水分和矿物质等。
植物病毒的危害及作用
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数量上占植物病害的第二位。可危害的植物有:禾本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等。引起毁灭性的植物病毒病有番茄蕨叶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和烟草脉坏死病毒病等。生产上危害较大的植物病毒病害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病毒病、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等。
二、蔬菜主要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蔬菜上危害较严重的病毒病主要有4 种:
1、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
2、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CGMMV)
3、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
4、番茄斑萎病毒病
1、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最早在1939年以色列约旦河的番茄中被发现,自发现以来,已经在南瓜、烟草、罗汉果等茄科和豆科等多种重要经济作物中发现,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毒。症状:病株严重矮化,枝条直立丛簇,叶片明显变小、增厚、皱缩、向上卷曲呈杯、盘状,植株顶部形似菜花;病叶边缘鲜黄色,叶脉间也变黄;大部分花穗凋萎,结果稀少,特别是苗期受侵,产量极低。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毒介体,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机械摩擦和种子不传毒,嫁接可导致病毒传播。B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且传毒能力强,是导致近年来TY病毒流行的主要原因。
2、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CGMMV)
严重为害葫芦科作物,为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然界主要侵染甜瓜、西瓜、黄瓜、南瓜及瓠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此外也可通过汁液,农事操作及叶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病害症状:症状因寄主、环境条件及株系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会使葫芦科作物的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结果延迟,叶片出现色斑、变形;果实外部通常没有症状或出现色斑,内部果肉往往出现变色、纤维化及腐烂;有的病株不出现症状而表现为无症侵染。
黄瓜上最初新叶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随后逐渐发展为花叶、斑驳和浓绿泡状突起等症状, 叶脉间褪色呈绿带状。植株矮化、结果延时,果实大部分黄化或变白并产生黑绿色水疱状的坏死斑,产量损失达15%。
3、番茄褪绿病毒病(ToCV)
番茄褪绿病毒(ToCV):多在开花后显症,上部3、4片叶出现黄化,其中顶叶呈鲜黄色,从第2片叶开始呈斑驳黄化,越往下斑驳症状越明显,叶片变厚,小叶症状不明显,植株长势受影响。通过烟粉虱、银叶粉虱、温室白粉虱、和纹翅粉虱等介体传播,可以侵染茄科作物。苗期症状:叶片叶脉间表现局部褪绿斑点,症状不明显,植株滞育,矮小瘦弱,顶部叶片黄化,下部成熟叶片叶脉间轻微褪绿。
4、番茄斑萎病毒病(TSWV)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缩写TSWV) 能够侵染番茄、花生、烟草、辣椒、莴苣、黄瓜、马铃薯等经济和粮食作物,番茄是其主要的寄主之一。其能够侵染的植物多达84科1000多种,包括经济作物和杂草,由于杂草能成为其越冬的寄主,且繁殖能力强,难于根除。由于该病毒寄主范围广、危害性极大,目前已被列为世界危害最大的十大植物病毒之一,且高居第二位。
传毒媒介:
TSWV的传播介体为蓟马,其中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最为突出。西花蓟马取食感病植株而被感染病毒,并在西花蓟马体内进行增殖,然后通过对健康植株进行锉吸式取食,从而让病毒成功地入侵植物体内,致使植株感病,TSWV以循环增殖型传播方式传播,西花蓟马一旦携带病毒,则终生带毒。感染了TSWV的植株,会引起植株矮小、黄萎,并在叶片、茎部、果实出现斑点、坏疽或者深褐色条纹等,严重时会使植株不结果甚至坏死。
5、烟草花叶病毒 (TMV)
其分布地区十分广泛,目前发现它能侵染38个科268种植物,其中烟草、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尤为严重。据统计每年因为TMV侵染烟草导致的烟草损失高达一亿美元,已经成为了烟草行业病毒防治的国际性难题。主要通过汁液传播,病健叶轻微摩擦造成微伤口,病毒即可侵入,不从大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蝗虫、烟青虫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也可传播TMV病毒。
其它常见病毒
TMV、ToMV、CMV、PVX、PVY等病毒,寄主范围很广,可在许多多年生植物和宿根性杂草上越冬。TMV、ToMV和PVX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经汁液接触极易传染 ,CMV、PVY和PLRV等均可由蚜虫传播,ToMV可附着于种子表面传播,马铃薯病毒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毒种薯。
病毒病发病因素分析
蔬菜病毒病的发病因素与种苗带毒情况,品种抗病性,气象因素和栽培管理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1. 种苗带毒
番茄、辣椒和茄子的种子或幼苗的带毒情况对发病有较大影响,带毒率高发病重;马铃薯种薯带毒率高、带毒量大,发病就重。
2. 品种抗病性
杂交种有较强的抗病力。
3. 气象因素:一般平均气温20℃时病害开始发生,25℃时进入发病盛期。高温、干旱利于蚜虫的繁殖、迁飞和传毒,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和症状现,病毒病发生严重
4. 栽培管理:不合理的农事操作;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蚜虫多的田块发病重。土壤瘠薄、排水不良、追肥不及时,缺少钙、钾等元素及氮肥施用过量时,通常发病严重。
三、蔬菜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减少毒源数量,加强栽培管理,防虫,药剂防治和利用免疫诱抗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蔬菜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集成1、植物免疫蛋白2、信息素黄蓝诱虫板,诱杀传毒昆虫,减少病毒传播3、三喷 两灌 一诱 ”法,四早:早动手 早备药 早预防 早防控,喷施/滴灌杀虫药剂,降低虫口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