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霉病在我国北方菜区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塑料大棚、温室、小拱棚等设施栽培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常发生灰霉病的流行,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我国南方菜区过去较少发生此病,但近年来由于保护设施栽培的发展,灰霉病也开始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病菌寄主范围较广,除侵染茄科蔬菜外,还可侵染瓜类、甘蓝、菜豆、莴苣、洋葱、苹果等作物,引起灰霉病。一、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花、果实。苗期发病,初始子叶顶端褪绿变黄,后扩展至幼茎,幼茎变细缢缩,使幼苗病茎折断枯死。叶片发病,初始叶外沿褪绿变黄并产生灰色霉层,发病末期可使整叶腐烂而死。茎秆发病,初始在茎秆产生水渍状小斑,扩展后成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呈淡褐色,表面生灰色的霉层,严重时病斑可绕茎秆1周,引起病部上端的茎、叶萎蔫枯死。果实发病,初期被害部位的果皮呈灰白色水浸状,后发生组织软腐,后期在病部表面密生灰色的霉层。二、病原灰霉病病原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菌,属于半知菌的一种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有分隔和分枝,灰色至灰褐色,成丛从寄主表皮长出,大小为(280~550)微米×(12~24)微米。分生孢子近球形或卵形,单细胞、淡色,大小为(9~15)微米×(6.5~10)微米。病菌还可产生黑褐色、不规则形的菌核。三、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微菌核随病残体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初侵染的菌源。在保护地条件下可周年发生。病菌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昆虫、甚至农事操作而传播,条件适宜时即萌发,多从伤口或衰老、坏死组织侵入。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过传播可不断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限为2℃~31℃,最适发病温度为20℃~28℃,最适相对湿度在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期至坐果期,低温高湿易发病。主要借气流、水流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连阴天、室内湿度高、通风换气不良易发病。连作重茬、排水不良、种植过密、生长过旺、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情。四、防治方法1.加强苗期管理。浇水安排在晴天上午进行,控制浇水量,切忌浇水过量,浇水后及时通风,以降低湿度。2.加强栽培管理。实行高垄覆膜栽培,防止积水;合理通风,避免高湿;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菌源。3.药剂防治。预防期:用奥克泰士杀菌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病发期: 奥克泰士杀菌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Oxytech/奥克泰士 来自德国为新一代广谱农用杀菌剂,是多组分杀菌剂,协同微动作用,使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结合稳定剂形成复合溶液,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持久有效消灭作物上的多种有细菌、真菌、病毒性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突出特点是安全、无污染、无残留,增产明显。2、渗透性强,内吸传导速度快,既能在作物发病前形成周密可靠的保护,又能快速杀灭植物体内的病原物,真正做到防病治病之双重功效。3、本品作用机理独特,连续施用不易产生抗性,且对常规药剂产生抗性的病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4、增强光合作用,改良品质,无残留.5、促进根系发达,叶片肥厚,生长迅速,增产效果显著.[适应作物] 蔬菜、瓜类、果树、粮棉、茶桑、烟草、水稻等其他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