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天气席卷而来,降了温度,涨了菜价。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菜价飞速上涨,而随着春季临近,菜价究竟会如何变化呢?我们该不该提早备年货呢?

每逢春节,“菜篮子”的轻重都备受关注,葱、白菜、辣椒等都涨了很多,例如,现在的葱大概在8元/斤,去菜市场买菜,一块钱一斤以下的蔬菜都能数的过来,伴随着社区团购的火爆,
蔬菜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自然灾害以及种植面积。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蔬菜的减产,例如20年山东雨水较多,导致葱地被淹,大葱减产,也让大葱的价格节节攀升。种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前一年的菜价。
2021年是近几年最冷的一年,“寒潮”对蔬菜的影响范围比较广,当下主要是“南菜北运”的交易模式,而低温冻害、产量受损等都遭受着影响,冷空气的防范、运输的费用、蔬菜的生产、包装等成本都在一定程度上上浮,外加逢年过节需要蔬菜套装礼盒送礼,各地的备货情况节节攀升,助推了蔬菜价格上涨飞速。
南方市场蔬菜上市量逐日递增,上海、福建等地的西蓝花、有机花等受产区降温的影响,上市少但是需求旺盛,而湖北的白菜、甘蓝等成交量不减反增。云南、广东地区的豆类供应量不断增加,而其中扁芸豆、油豆因销售缓慢,进场量减少。福建、广东一带的椒类价格多数略有回落,主要是产地价格高挺,终端需求疲弱所致;另外少量红泡椒、泡椒、螺丝椒进场交易,价格高挺、需求偏淡。
储存类蔬菜,南瓜需求较为稳定,大冬瓜价格居高观望,红南瓜继续高光表现,绿南瓜则略显颓势,产地收货困难。葱头、土豆因价格较为亲民,交易走强。

年关将至,“菜篮子”是否会因为价格变得越来越“沉”?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均认为,个别蔬菜品种的涨幅可能会增大,但是总体上来讲,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上涨。
蔬菜作为一种生鲜产品,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是自然现象,蔬菜本身自己的调节周期短,虽然冬天相对来说调动周期长,但相对于肉类和水果来说,还是比较短的,所以说价格的波动在短时间内来看是比较的明显。
连日来,为了应对疫情的防控号召,多地开始倡导“无必要,不返乡”,提倡在工作地过年,而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又相对意义上来讲连通南北,人口流动非常大,蔬菜生鲜成了关注的焦点,处在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们,已经开始积极筹划了。
关于蔬菜备货,目前距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蔬菜又是生鲜食品,所以只需要在年前备一点就行,为了应对疫情,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都必须储备起来,防止年关前后难买。
而我们郑州本地对于疫情防控,生鲜商们都积极做好灵活的备货方案。
郑商生活超市的生鲜主管于洋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一般在腊月二十五、二十六门店开始备货。今年会和往年一样,春节假期会正常营业。此外,也有一些往年春节放假的商家,开始计划调整营业时间。军辉生鲜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往年春节都会放假,今年受到“在工作地过年的号召”,计划过年7天正常营业,为工作人员多发放工资补助。但是一些连锁商超比如家乐福、世纪联华的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具体的春节营业时间和安排还未下达,按照以往的惯例,在除夕夜闭店时间会稍早一些,在晚上6点到7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