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是一种喜温暖湿润气候的植物,在我国南方栽培面积很广泛,而且它还是南方重要的果树作物之一。柑橘的病虫害较多,我们不仅要做好树体的防范,还要做好病虫害对果实的危害工作。柑橘黄龙病 是一种世界性,柑橘上的毁灭性病害,它最早只发生在我国广东地区。现在随着柑橘种植面积的扩大、发展,柑橘黄龙病也在不断扩大,已有10多个柑橘种植省份,出现了柑橘黄龙病的危害。说柑橘黄龙病是毁灭性病害,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柑橘一旦染上黄龙病后,就会对柑橘花、叶、果、根系造成伤害。而且它的病原物还不能人工培养,在分类上病原物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防治起来就比较棘手。只有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上预防黄龙病的发生,才是目前防治柑橘黄龙病最好的方法。 发病症状柑橘发生黄龙病后,全年均可表现出病症,其中以夏梢、秋梢最为多见。但不同时期的感病植株,在不同的部位其特征也是不同的,初步判断标准以枝梢黄化和叶片斑驳,为主要的判断依据。1,斑驳型黄化。有这种病症的黄龙病最为典型和常见,主要表现在叶片从基部和侧脉附近开始,逐渐退绿呈黄色或浅黄色,并继续向上或中间部扩展扩大呈不规则黄斑,最终,整个叶片看起来是一张黄绿相间、有不规则斑驳的病叶。2,花叶型黄化。这种病症的黄龙病,病枝上抽出的新叶,一般表现为小而尖、叶脉及叶脉附近青绿间组织黄化、退绿,呈花叶状,类似于柑橘缺素症状。3,均匀型黄化。而这种病症,多出现在染病树的夏梢、秋梢上。抽出新梢后新叶在生长、转绿的过程中停止转绿,表现为较均匀、一致的黄化现象,且后期叶片易脱落。 这三种类型的症状,是柑橘染黄龙病后比较常见的病征,在刚开始发病时,植株新抽出的枝、梢、叶,在接近成熟时停止转绿,远看时在树顶部有明显的黄树梢。柑橘发生黄龙病后,开花早、且花的数量大,但畸形花较多;后期果实变小,成熟也早,果皮粗厚无光泽,味酸苦;根系腐烂,严重落叶,最终整株树枯死。发病条件可以说柑橘黄龙病,只能通过预防来避免染病,那么它发生病害需要的条件,在预防染病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柑橘黄龙病是一种可传染性的病害,它可通过苗木、带菌接穗传播、蔓延;一般非引进品种的发病温度在27-32摄氏度之间,传播柑橘黄龙病的介体为柑橘木虱,木虱体内一旦获得病原物后可终身带病、传病。幼树相比老龄树抗病能力弱,染病和发展速度也快。其原因和传播介体有直接关系,柑橘木虱是新梢期的害虫,如幼树新梢多,受柑橘木虱的危害也大,染病的几率自然也就大了。所以,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我们管理有直接关系,能控制好带病苗木、柑橘木虱的发生,也就有较大几率预防柑橘黄龙病的发生了。 防治措施其实用药剂防治病虫害,并不算是最高明的手段,也是现在很多消费者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作物从染病到显现症状,可经过染病前期,接触期,潜育和发病期等,我们只要切断其中某一个环节,就可起到预防病害的目的了。A,挖出病树。挖出病树,是阻断黄龙病害传染、扩散、蔓延的一种措施,挖出后带出果园烧毁。园中发病轻的情况下,可再行补种。B,防治木虱。园中一定要积极防治柑橘木虱,尤其是附近有病株的柑橘园。柑橘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介体害虫,消灭它可大大降低染病几率。当新梢抽发时,可喷施农药防治;另外,在柑橘园周围栽种防护林,保持果园较大的湿度,也可起到阻碍木虱飞入,和不利于木虱生长、繁殖的作用。C,严加管理。柑橘染黄龙病后,基本就等着挖树了,而且还有传染健树的危险性。所以,从栽种到管理都要严格起来才行。首先我们应选育无病苗木,和无病接穗,保证园区的干净,无病性;其次,园中应加强水肥管理,保持树势的健壮,从而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对减少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果树是一种可多年生长、收获的树种,而且每年柑橘的销量和价格都不错,它不仅包括多个属,而且在水果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想长期种植稳产、高产柑橘,做好种植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是预防柑橘黄龙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