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科是鳞翅目下的一科昆虫,有部分种类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常见的夜蛾科害虫包括棉铃虫、黏虫、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等。
夜蛾科害虫发生特点
大多数夜蛾成虫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对糖醋酒等发酵物尤为敏感。它们会在夜晚寻找适宜的场所产卵,卵多产于植物叶片背面或其他隐蔽部位。
夜蛾的幼虫食性复杂,幼虫期是主要的危害阶段。初孵幼虫常常具有群集危害的习性,会聚集在寄主植物的叶片上取食,造成叶片出现缺刻或孔洞。
随着幼虫的生长,它们逐渐分散取食,食量也会增大。
一些老龄幼虫具有暴食性,能在短时间内将寄主植物的叶片啃食殆尽,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color=rgba(0, 0, 0, 0.9)]不同的夜蛾种类在具体的发生特点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例如,[color=var(--weui-LINK)]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具有较强迁飞能力的害虫,可随气流远距离迁飞。
[color=rgba(0, 0, 0, 0.9)]其幼虫分为多个龄期,在低龄幼虫期,多聚集为害苗期玉米心叶,啃食幼嫩叶片,形成半透明“窗孔”;高龄幼虫则喜好钻蛀玉米心叶、啃食生长点,还可直接钻蛀雄穗和果穗,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color=rgba(0, 0, 0, 0.9)]
对于夜蛾科害虫的防治抓住防治适期15378717347
一般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低龄阶段进行药剂防治,此时幼虫抗药性较弱,防治效果较好。
可选用
12%甲维虫螨腈+5%虱螨脲 、
16%甲维茚虫威 、
优利普广凯(适用于高抗性虫害) 、
11.6%甲维氯虫苯甲酰胺 、
20%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 、
20%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 (氯虫系列产品适合当配药)等药剂进行防治,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减缓害虫抗药性。




最后,还要注意科学施药。夜蛾类幼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宜在傍晚喷药,确保叶片正反面及植株根际附近地面都能喷到药液,以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