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为南瓜的一种。别名茄瓜、熊(雄)瓜、白瓜、小瓜、番瓜、角瓜、荀瓜等,是一年生草质藤本(蔓生)植物。西葫芦与传统南瓜不仅是长相上非常的相似而且种植的方法也非常接近,只不过在种植的条件上有稍微的一些区别,尤其是西葫芦经常会遇到“化瓜”现象,严重降低结果率,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下西葫芦化瓜的防治技术,希望能帮助到菜农们。
一、症状
“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前端褪绿变黄,变细变软,果实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泽,前端萎缩,不能形成商品瓜,最终烂掉或脱落的现象。
二、发生原因
内因:
由于授粉不良或没有授粉,子房内不能生成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加上与营养生长争抢养分,供应雌花的养分不足,子房的植物生长素含量减少,不能结实而化瓜。
外因:
(1)温度过高,白天高于35℃,夜间高于20℃;或温度过低,白天低于20℃,晚上低于10℃,都会因呼吸消耗或根系吸收受阻等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2)开花期如遇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光合作用受影响,对光反应敏感的西葫芦雌花会因光照不足、子房发育不良而化瓜。
(3)密度大,叶面积指数达到4以上时,透光透气性降低,光合效率不高,消耗增加,每亩超过3000株时,叶子相互遮阴,化瓜率提高。
(4)如果肥水供应不足,根系不能很好发育,叶片小而发黄,影响光合作用,雌花营养供应不足而引起化瓜;如果肥水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植株徒长,空气湿度大引起病害,也会使化瓜率增加。
(5)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和蚜虫等直接危害叶片和幼茎,造成生长不良而化瓜。
(6)如不及时采收商品瓜、畸形瓜、坠秧瓜,会使刚开放的雌花养分供应不良而化瓜;如将半成品全部采收,株上只剩下刚开放和未开放的雌花,由于顶端优势营养集中供给植株生长,造成徒长,也导致严重化瓜。
三、防治方法
(1)使西葫芦生长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温在15℃左右,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制造、运输和积累,化瓜可大大减少。
(2)为弥补光照不足,以每亩植2000株左右为宜。如遇到连续阴雨天,可叶面喷施糖氮素(0.2%磷酸二氢钾+1%葡萄糖+0.5%尿素)改善植株营养状况。
(3)科学的肥水管理,一般在施底肥的时候要亩施优质过磷酸钙40~50千克,在施用氮肥的时候要注意深施,因缺磷造成的落花落果应该及时补充磷肥。早春栽培,注意雨天盖膜防止大雨淋花。
(4)及时采收,早摘畸形瓜、坠秧瓜,适时收商品瓜,不抢摘半成品商品瓜。
(5)化学处理,在开花后2~3天用100~5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100~20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喷洒,均能使小瓜长得快,不易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