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种植辣椒的朋友来说,每年都会发生,而且很难治的莫过于
辣椒炭疽病。常发,高发,特别是到了高温季节,不管是露地栽培,还是保护地种植,发病的几率都非常高,一旦发病,蔓延速度很快,而且危害时间长。发病后,
导致茎干开裂,叶片早落,果果实失去商品价值,发病轻的,减产20%-30%,防治及时,病情加重,大面积辣椒感染受害,那么减产至少在50%以上,给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炭疽病侵害叶片)
辣椒炭疽病可以侵害
叶片,果实,茎部,果柄等多个部位,成熟的果实和老叶受害是最严重的。
先看下叶片,叶片发病后,刚开始会出现水泡过一样的失绿病斑,变大后变成褐色,中间颜色浅一些,病斑上还有许多小点,而这些小病斑会慢慢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不规则的大病斑,如果天气干燥,很容易就破裂了,而这些叶片呢,也很容易就掉落下来。
除了叶片发病比较直观外,果实发病也不容小觑,果实发病后,先出现水泡过一样的黄褐色病斑,细看,
会发现病斑有些凹陷,同时呢,表面有同心轮纹,轮纹上有许多黑色或者橙红色小点。在潮湿状态下,病斑表面还会流出红色黏黏的东西,环境干燥时,病斑干缩,很容易破裂。
(侵害果实)
茎部和果柄发病后,一开始出现褐色病斑,稍微向下凹陷,而且病斑上也有同心轮纹,潮湿的状态下,病斑表面也会流出粉红色物质,空气干燥时茎部和果柄也很容易开裂。(侵害果柄)
另外,有果农说,
炭疽病和疮痂病的为害症状很相似,经常分不清,有时候会出现用错药的情况。
那么具体来看看两种病害的区别:
症状不同。炭疽病的病斑稍微有点凹陷,而且病斑上还有同心轮纹,发病的部位很容易裂开;而疮痂病的病斑则刚好是相反的,稍微向上隆起,呈现疮痂的样子,它的叶片是黄色,很容易变形,和脱落,茎秆受害后则容易木栓化;
病原不同。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而疮痂病则属于细菌性病害;
发病条件不同。炭疽病在温度在26-28℃,空气湿度>95%的条件下,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疮痂病发病需要的温度则高一些,要求在27-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最容易发生和蔓延。多发生在7-8月,特别是暴风雨后,特别容易爆发。
(辣椒疮痂病危害的果实)
辣椒炭疽病发病原因 了解清楚了辣椒炭疽病的相关症状,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病害的发生。
1、病菌循环侵染。炭疽病可在多个地方进行越冬,比如病残体,土壤,种子,这些组织都是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隐患太多,一旦条件合适,就开始进行初侵染;如果防治不及时,那么病菌就会从田间劳作造成的植株伤口入侵,再借助风雨,露水等在田间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和蔓延,造成再侵染,以后也会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
2、适宜的环境。适合病菌发育的温度比较广泛,在12-32℃之间都可以,但是以26-28℃最为适宜,除此之外,对湿度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病菌潜伏期只有3天左右,再加上侵染频繁,大量病源累积,很快就会导致整个大棚发病。
(叶片失绿,病斑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病斑)
3、田间病菌数量多。病菌本身就在土壤和病残体里越冬,而多年连续重茬种植,导致土壤内病菌数量不断累积,一旦条件合适了,病害很容易发生和蔓延,而且速度很快。除此之外,很多菜农都没有养成采摘结束后及时清园的习惯,遍地都是散落的病叶,病果,我们提醒说要做好清园时,菜农回答说太麻烦。不清园,病菌还在田内,有时候即便是新茬种植也会造成病害流行发生。
4、根系发育不良。辣椒的根系少,而且入土也浅,因此对环境很敏感,冷了热了,干了湿了都会影响根系生长。也就是说,不利于根系生长的因素都能导致其发病。为了高产,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好,栽植过稀,枝叶不能相互遮盖,阳光直射土壤温度高;栽植过深,起苗的时候根系带的土少,伤到根部;地块积水严重,排水也不及时;长期大量使用氮肥,营养不良,都会加重病情。
5、防治不及时。不少菜农对炭疽病的为害和发生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只注意防治,不重视预防,不能做到早防早治,等到大量发病后才开始用药,肯定已经来不及了;另外也有部分菜农用药不当,不仅没有防治效果,而且耽误了防治时机,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果实上出现许多凹陷病斑,失去商品价值)
辣椒炭疽病防治要点对于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我们还是要以
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来进行,日常加强各项管理,提早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合理用药,控制病情发展蔓延。
辣椒炭疽病化学防治 预防用药:可用
60%唑醚代森联、25%苯甲吡唑酯、戊唑醇+咪鲜胺等,减少病害发生。
发病后,可以抓住发病初期,用
优利普抗性锈斑病方案(2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进行防治,每7-10天用一次,共用2-3次,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喷匀,喷透。
2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
1、两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嘧菌,
+两个三唑类化合物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咪唑类化合物咪鲜胺,
强强联合,只为更好的效果。
2、保护+治疗+铲除:杀菌谱广,内吸性强,铲除更彻底,不易产生抗药性。
3、进口助剂,更耐雨水冲刷、药效更稳定;剂型安全,不伤花、不污染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