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519阅读
  • 2回复

[基本技术]除草剂“三打三不打”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oeqqq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4-28
一、打大不打小


就是要等到杂草长到一定时期再开始用药,如果杂草较小时用药,杂草接触药液的面积变小,不利于杂草的死亡,最明显的情况就是反弹或者效果不好。


但是杂草也不要过大,过大的话,抗性增强,需要加量。一般情况下,杂草在2~4叶期时用药最好。


二、打密不打稀


这句话又是啥意思?打药时不要因为地里刚长出来一小部分杂草就开始施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过个半月左右,发现地里杂草越来越多,比打药之前还要多,这是咋回事?


如果杂草过稀,药液大部分都打在了地面上,然后挥发,过了几天,杂草慢慢长出,等于前几天打的药完全没作用,还得重新打一遍。


所以,等杂草长出差不多了,有点密的情况下再去打药,这里说的密,不是大。


三、打湿不打干


最后一点又是啥意思?其实是看地里的墒情,地里墒情不好,天气比较干旱时,尽量不打药。


为啥?地里干旱,杂草缺水,为了保持水分,会让其毛孔关闭,这样的话,药液打上去,也吸收不了多少,导致药效一般,杂草不死的情况。


那么有人说了,杂草已经2~4叶,而且还比较密,这时候干旱的话,我如果不打药,不是错过最佳时期了?

这个问题是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的,有2种方法解决,一是灌溉浇水,二是在打药时多打水,加大用水量,但是总体的药液浓度不能降低。


注意事项:


兑药液时勿用浑浊水,且最好使用二次稀释法,使药滴分散均匀。


喷雾器雾化要适度,雾滴过大,叶面分布展着不好,且易滚落;雾滴过小,蒸发作用明显,药效损失。


避开露水未干和雨前施药。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外因


土壤类型:包括土壤组成,酸碱性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药剂吸附得越多,因此不同土壤,使用除草剂的药量也不一样,土壤的酸碱性对于除草剂的稳定性以及植物对药剂的敏感性都有影响。


土壤湿度:它对于药效的影响也比较大,如西马津等在比较潮湿条件下药效易发挥,若土壤干燥使用拉索效果好。


气温:气温影响药剂渗入及传导速度,从而影响药效,一般气温在20℃以上使用除草剂效果较好。


空气湿度:用药时空气干燥,杂草气孔关闭,药效低,反之亦然。


土壤微生物:长期使用单一的除草剂,土壤中分解此种药剂的微生物增加,从而缩短残效期。


 
分享到
离线泓韧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4-29
离线翠姆玲玲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1-04-29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