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953阅读
  • 0回复

沃柑柚子橙子溃疡病全新防治方案!柑橘果树如何防治溃疡病看完你就会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船长_qm97j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9-07

溃疡病让很多柑橘果农都头疼,尤其是种植沃柑、茂谷柑品种,抗溃疡病能力弱,感染后就没完没了,防控工作稍微放松一点就爆发。

常有果农问溃疡病总是防控不好,怎么办?

想要用好的方法去防治某种病害,前提我们得要知道其发病规律,了解此病菌的生活方式,才能对症治疗,对症下药!

众所周知柑橘溃疡病是目前柑橘上两大最常见病害之一,危害范围广。溃疡病的病原属于细菌性,该病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重者落果,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果农增加病虫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受损。

柑橘溃疡病危害症状

(叶片危害症状)

       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圆斑,扩大后,同时在叶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成为近圆形、米黄色的病斑。

       不久,病部中央破裂,隆起更显著,表面粗糙,木质化,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火山口状,病部多为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状纹,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

       有时几个病斑互相连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裂开。

(果实危害症状)

       在果实上的病斑也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木质化程度比叶片病斑更甚,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的开裂也更为显著,有的柑橘品种在病、健部分,分界处有深褐色釉光边缘。

       由于品种的不同,釉光边缘的宽窄有差异。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枝梢危害症状)

       病斑特征基本与叶片病斑相似,开始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或蜡黄色,扩大后成灰褐色,木质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

       病斑中间凹陷,如火山口状裂开,但无黄色晕环,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以夏梢尤为严重。

柑橘溃疡病传播途径

       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高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的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因此下雨天千万不要去抹梢,不要去修剪。

柑橘溃疡病发病规律

       柑橘溃疡病原细菌在柑橘叶、枝梢和病果病部组织内越冬,尤其以秋梢上的病斑是越冬的主要场所,翌年温度适宜、湿度大时,细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高温多雨时,病害流行。

       溃疡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相关,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以高温高湿的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柑橘溃疡病发病条件

1:气候因素

       高温潮湿多雨是该病流行的条件,温度在25度到30度是最适温度,秋梢上的病斑是病菌重要的越冬场所,第二年春天病菌溢出病体,借风雨,昆虫,人畜和枝叶接触传播至嫩叶,嫩梢和幼果上,在保持20分钟的水膜场合下,病菌就可通过气孔,水孔,和皮孔和伤口侵入。(沃柑易感染病与其刺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增加了伤口感染)。

2:不同品种

       甜橙类最易感病,主要是橙类的叶片气孔分布最密,数目最多,中隙最大。

       沃柑是目前最容易感染溃疡病的杂柑品种。

       酸橙、柚、柠檬、枳和枳橙次之,抗性强的有香橙、金柑、椪柑、温州蜜柑、砂糖桔、南丰蜜桔等。在自然条件下气孔是病菌侵入的门户,气孔越多的品种更易感病.  如橙类叶片气孔多感病情况大于气孔少的温州蜜柑。

3:柑橘枝梢的老熟程度

       溃疡病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刚抽生的嫩梢、嫩叶、和刚形成的幼果以及老熟了的组织都不感病或不易感病,因为这些幼嫩组织器官的各种自然孔口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而老熟了的组织已革质化,不再行成新的气孔,原有的气孔处于老熟阶段,孔隙极小或闭合,病菌难侵入。

4:生长发育状况——果实

       幼果在横径1cm大小时(谢花后35天左右)开始发病,至横径3cm左右时(谢花后60-80天)达发病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果实大部分着色转黄或横径6cm左右时(谢花后210-220天),则不在发病,其原因也与气孔发育过程有关。幼果上气孔比伤口易侵入,但伤口侵入的感病时间比气孔侵入的时间长。

柑橘溃疡病高发时期

       溃疡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6、7、8月为夏梢的发病高峰,9、10月份为秋梢的发病高峰,6至7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

       嫩梢叶在萌发后20-55天,幼果在落花后35~80天其气孔形成多且处于开放阶段,病菌易侵入而大量发病。柑橘溃疡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暴风雨和台风给寄主造成大量伤口,及潜叶蛾的为害,都会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

柑橘溃疡病防治方法

1、检疫控制

       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种子和果实的调运要按规定严格实施检疫,防止溃疡病的传播蔓延。保护区发现病树、病苗立即烧毁。

2、农业防治

1)合理平衡施肥,控氮肥,增施钾肥和海藻酸等肥

2)在晴天剪除病枝、病叶及病果,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3)注重冬季修剪。凡是冬季修剪的溃疡病就少,没有修剪的溃疡病就多。因为修剪不单单是剪除了病枝病叶、衰弱枝,而且打开了光照。阳光雨露也是好肥料,阳光也是杀菌剂啊。结果大树采用大枝修剪法:即开天窗、挖侧门、脱裙子

3、适时防治

1)春梢是防治溃疡病的重中之重,春梢是非常统一的一次梢,于春梢80%自剪时喷第1次药,隔7-10天再喷1次(约谢花2/3时)。

2)果实于谢花后20天喷第1次药,隔15天喷1次,连喷3次。

3)结果树夏梢一律抹除。秋梢于3-5cm长喷第1次药,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遇台风多雨季节可再加喷1次。

4、药剂防治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铜制剂类(无机铜、有机铜)、菌剂类(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等)、抗生素类(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以及功能型肥(亚磷酸钾)等

柑橘溃疡病——药剂防治

现在防治溃疡病,常用的是铜制剂和生物制剂。由于无机铜等铜制剂有个很大缺点,易诱发红蜘蛛,而且用药不当容易造成药害,所以一般建议在关键时刻使用,整个生长期用1-2次即可(不宜长期使用)。因此现在常用生物制剂(如:溃腐立变)来防治溃疡病、腐烂病、流胶病等病害。

针对溃疡病和红蜘蛛危害严重的果园,可以用矿物油+溃腐立变,病虫同时防治。

本产品是防治柑桔溃疡病的特效药,对溃疡病、流胶穿孔病、腐烂病、褐斑病、角斑病、青枯病、叶斑病等病害有很好的效果,真正做到细菌速清,溃疡狂斩!

产品优点:1、不含铜离子,不会造成果面和枝干重金属残留,可以与其他农肥农药复配,安全可靠可大量节省人工成本。

2、不会刺激红蜘蛛报复性反弹,不会产生抗性可长期使用。

3、多菌群复配,有效菌含量高,防治细菌真菌效果出众!

根据”溃腐立变”在广西、云南等柑橘主要种植区的推广经验来看,使用“溃腐立变”可以有效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爆发,对于提高柑橘品质和产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是我们广西荔浦的代理商钟经理做的推广试验,用药3天病斑结痂,部分开始穿孔,5天后已经完全穿孔,10天以后病斑消失叶面复绿。

溃腐立变,细菌速清,溃疡狂斩!3天病斑结痂、5-7天穿孔、10天以后叶片开始转绿,防治溃疡病,我们最专业!

经过试验可以看出,发病严重的柑桔溃疡病,使用溃腐立变3-5天后病斑已经开始结痂穿孔变干,10天以后叶片开始转绿治愈!

左边为使用前柑橘溃疡病发病症状,右边为使用过溃腐立变10天以后的特征,前后对比十分明显,柑桔溃疡病防治也特别彻底!

真金不怕火炼,好产品不怕检验!现在正是柑橘溃疡病发病高峰期,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

喜百农希望能够帮到更多柑桔种植户丰收高产,欢迎广大农资经销商朋友来电咨询:19937608806!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