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对多种瓜类作物如黄瓜、西葫芦、南瓜、苦瓜、甜瓜等均有危害。以下是对瓜类白粉病的详细介绍:
一、瓜类白粉病症状表现瓜类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危害茎和叶柄,通常不为害果实。叶片受害时,初期在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变黄褐色干枯。在病斑上,有时可见到黑色小粒点,这是病菌的闭囊壳。此外,瓜类白粉病还会导致叶片枯黄卷缩,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枯死,虽然果实一般不受害,但品质降低,产量减少。
二、瓜类白粉病病原及发病规律瓜类白粉病的病原主要为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 et chen)和瓜单囊壳〔Sphaerotheca cucurbitae (Jacz.) Z. Y. Zhao〕,这两种真菌均属于子囊菌门、白粉菌目。它们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专性寄生为害葫芦科植物。

瓜类白粉病的发病规律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及子囊孢子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也可在温室作物上越冬。病菌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适中(孢子萌发适温为20-25℃)、空气湿度适宜(通常空气湿度45%-75%发病快),病害会迅速蔓延。此外,通风及排水不良地块、氮肥施用过多或缺肥、缺水、生长不良等均会加重病情。
三、瓜类白粉病防治措施针对瓜类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瓜类白粉病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引进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轮换种植。
清理干净棚内或田间的上茬植株和各种杂草,以减少白粉病的中间寄主。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保证适宜株、行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瓜类白粉病药剂防治:优利普-抗性白粉病解决方案15378717347①
2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 1.此方案由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三元组合搭配,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可以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杀菌效果全面彻底。
2.剂型安全,不伤花、不污染果面。

②
30%苯醚甲环唑·乙嘧酚磺酸酯 稀缺配方 ❶防治彻底:强力渗透,直达病原,杀菌更彻底。
❷安全性高:对作物安全,使用放心。
❸速效性好:药后1天粉层脱落。
❹资源稀缺:只为更好的防治草莓白粉病!

综上所述,瓜类白粉病是一种对瓜类作物危害严重的病害。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和蔓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也是预防瓜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