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32714
-
- 注册时间2019-07-15
- 最后登录2025-07-02
- 在线时间1168小时
-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
“风吹麦田,遍野金黄。”从古至今,麦子都是夏季田野最宝贵的财富。诗人海子就曾亲切的把它称为“粮食中的粮食。”“麦到芒种自然死然。麦子不死,农人是舍不得收割的。又到麦熟时节,全村各户齐家总动员,为夏粮的顺利收获奔走忙碌。这不,6月10日,在河北省东光县龙王李镇沙杨贵村,金正大就进行了夏粮(小麦)实打实收测产活动,以此验证产品的实践效果。

河北省东光县龙王李镇沙杨贵村小麦实打实收活动现场当日测产于下午16时准时开始,经过紧张有序的测产,最终东光县龙王李镇沙杨贵村杨水营金正大动能磷小麦示范田以每亩增产342斤完胜对照田小麦。根据目前小麦平均1.2元左右的收购价格,杨水营仅一亩小麦就可以增收410元,这对于她来说可算是不小的收益。盐碱程度较深、产量较低、质量不高的麦田能够取得这么明显的增产效果,这都得归结于吴利民、杨进娥小两口。
示范田种植户 杨水营
杨进娥(左)吴利民(右)麦田礼赞“伉俪情缘” 数十年相守并进今年44岁的杨进娥,在父亲农资生意的影响下,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愫。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累,使得她更能体会农田耕作的艰辛,也立志要用更科学的方式去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杨进娥的心中,与丈夫吴利民的相识,更像是上天赐予的“幸运”。这位看似憨厚老实的帅小伙,为了帮助自己,毅然决然的辞去稳定的工作,扎根三农。依托于吴利民农校专业知识的沉淀与积累,这对因农业结缘的“伉俪”夫妻,执手相伴,共同协作,走过数十年风雨历程,自己的农资小店也逐步扩大规模,产品选择更为科学精准。应对行业多变市场 坚守“良心”做农资吴利民坦言,纵使有着专业的农业知识,但起初踏入农资,面对杂乱多变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价格大战”,还是无法找到精准的突破口。单凭价格吸引农民也只能是“图一时之快”,非但不能使农户真正的增产增收,还会影响到自身的长远发展。尤其东光县位于海河流域,是典型的洪涝旱碱地区,要解决作物提质增效,那就得依托更为高端的产品,综合多种实践效果,从基本的活化土壤入手,才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于是,经过多方考察,两口子决定,无论市场怎么变化,自己做农资一定要坚守“初心”,要选择同样具有“匠心”经营理念的大厂家合作,才能以长远之计造福一方。
结识“匠心”金正大用“心”做好一件事经营理念达成共识,就需要付诸于实践。两人一边经营农资店,一边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直到2008年结缘金正大品牌。谈及最终选择金正大合作的原因,吴利民归总为以下三点:1、品牌影响力大,且产品品类丰富,可满足作物不同的需求;2、服务全方位,提供科学的全程营养解决方案;3、适合当地盐碱地的具体情况,从根本入手,解决作物生长难题。采访中吴利民告诉编导,在东光县农民种地施肥主要以二铵为主,其原因是源于主要种植大田作物,效益较低,二铵不仅可以达到增产效果且价格便宜,深受种植户喜爱。要让广大农户接受全新的产品,两人可没少想办法,夫妻二人围绕盐碱地的特性,分头穿梭在各村的田间地头,亲自为种植户现场做实验;送货上门,让农户免费试用产品。通过一年实验,到了收获期,金正大示范田小麦每亩产量居然达到了700斤到800斤,乃至1000斤的高产,也正是这样一次次用心的实验,让吴利民、杨进娥被更多的种植户所认识,金正大产品在当地也逐步得到推广。


技术迭代创新,“初心”恒久不变吴利民告诉编导,每年一到小麦测产,不仅是种植户期待收获的日子,更是夫妻二人旋转不停的时间。亩产数据不断刷新创高,产品效果得以呈现,订货的种植户就会越来越多。仅6月10日当天的测产,就吸引了近60余位农户现场围观,集高效、长效、改土、提质、增产为一体的金正大动能磷复合肥再度成为了当日的“增产明星”。从送货上门免费试用到今日订货人数逐年攀升,科学的施肥种植理念逐步被吸收,更多的种植户实现了提质增产,这正得益于吴利民、杨进娥夫妻恒久不变的“初心”。微风吹过,荡起层层麦浪,心头涌动,延续“伉俪情缘”……更多关于金正大动能磷示范田测产活动的精彩,敬请关注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近期推出的金正大相关专题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