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催芽实验 一.实验目的:将玉米置于PQQ和CK中浸种,后取出放置催芽床上,等待玉米种子发芽,并记录发芽率。此实验目的为验证碧洛昆®纳米胶束吡咯喹啉醌(Nano-PQQ)是否对于玉米萌发有促进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郑单958、(PQQ)、催芽纸、催芽床、控温催芽箱 三.实验方法:1. 将48粒大小相近的玉米种子分别放置于清水以及100ppm碧洛昆®纳米胶束吡咯喹啉醌(Nano-PQQ)浸种2-3小时。2. 浸种好的玉米放置于催芽床上,盖上催芽纸,向催芽纸上喷水保持湿润。3. 将催芽床放入控温催芽箱催芽,控温在24℃,并定时喷水保持催芽床湿润。4. 每天拍照记录催芽床情况,并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发芽个数。 四.实验照片: 2022.8.23 CK (Nano-PQQ)100PPM浸种2h 2022.9.1  CK (Nano-PQQ)100PPM浸种2h 2022.9.2 CK (Nano-PQQ)100PPM浸种2h 2022.9.3 CK (Nano-PQQ)100PPM浸种2h 2022.9.5 CK (Nano-PQQ)100PPM浸种2h 五.数据分析: 六.实验结论:经统计CK发芽个数为11个,发芽率为22.9%;100ppm 碧洛昆®纳米胶束吡咯喹啉醌(Nano-PQQ)发芽个数为27个,发芽率为56.3%,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碧洛昆®纳米胶束吡咯喹啉醌(Nano-PQQ)处理的种子比CK处理的种子提前发芽。由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碧洛昆®纳米胶束吡咯喹啉醌(Nano-PQQ)相较清水处理可能存在催芽效果。注:因使用种质资源在浸种前带有包衣,而包衣中含有杀菌剂、除草剂等成分,经浸泡后这些不利于种子萌发的物质可能会被吸入种子中造成抑制萌发的效果,故此萌发率要低于直接栽种,恰因如此碧洛昆®纳米胶束吡咯喹啉醌(Nano-PQQ)处理的萌发率高于CK一倍之多,可以推测碧洛昆®纳米胶束吡咯喹啉醌(Nano-PQQ)对玉米有促进萌发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