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827阅读
  • 0回复

[肥料信息]媒体聚焦:《中国农资秀》世界土壤日特别策划 ——我们的“食物之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粒歌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2-04
[color=rgba(0, 0, 0, 0.8)]
★ 前言 ★
[color=rgba(0, 0, 0, 0.8)]
大地所育,终归大地。——乔·皮尔
[color=rgba(0, 0, 0, 0.8)]
12月5日,世界土壤日,今年的主题为:土壤,食物之源。
[color=rgba(0, 0, 0, 0.8)]
万物土中生,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种植方式愈发先进,耕作工具飞速迭代,但唯一不变的生产要素,便是我们站立了千年万年的土地,95%的食物来自土壤,它是我们的食物“家园”。
[color=rgba(0, 0, 0, 0.8)]
但土壤并非亘古不变,随着对土地的开垦与利用,世界上33%的土壤已经退化,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管理,就会逐渐丧失肥力,培育出营养不足的食物,土壤养分流失问题也被认为是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最关键问题之一。保护土壤,寻求可持续发展措施,就是保护我们的食物“家园”。
[color=rgba(0, 0, 0, 0.8)]
第九个世界土壤日到来之际,《中国农资秀》推出特别策划——《我们的“食物之源”》。我们以大江南北基层三农工作者的视角,解读全国各地土壤状态,挖掘土壤改良的真实案例,讲述新时代土壤改良工作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显著成就。
[color=rgba(0, 0, 0, 0.8)]
01
[color=rgba(0, 0, 0, 0.8)]
东北地区
[color=rgba(0, 0, 0, 0.8)]
耕地“大熊猫”的阵痛与变革



[color=rgba(51, 51, 51, 0.45)]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color=rgba(0, 0, 0, 0.8)]
“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黑土地堪称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中国黑土地总面积约109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部分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color=rgba(0, 0, 0, 0.8)]
珍贵的黑土地被比作“耕地中的大熊猫”,但这些年肥沃的黑土开始出现“亚健康”。黑土地正一年年变‘薄’、变‘瘦’、变‘硬’、变‘少’。对此,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资经销商王国明深有感触。
[color=rgba(0, 0, 0, 0.8)]
王国明,在佳木斯从事农资服务工作近20年,他说,当地黑土流失的原因很多,比如盗挖、滥挖黑土等,同时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以当地水稻种植举例,2000年初当地水稻单一作物大面积多年连作,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吸收和土壤结构的恶化,加之种植户常年过量投入化肥,加剧破坏黑土地土壤结构性状,进而加速了黑土地质量的退化。
[color=rgba(0, 0, 0, 0.8)]
黑土地大约需要400年才能形成约1厘米厚黑土层,但在佳木斯黑土地正以每年0.71厘米的惊人速度流失,照这样下去不到50年黑土地就可能从东北地区彻底消失。
[color=rgba(0, 0, 0, 0.8)]
2015年开始,佳木斯农业种植结构开始调整,加之新型农业生产资料不断投入革新,像王国明这样的农业从业者也渐渐开始意识到,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性,王国明开始通过施肥与农业技术服务打造示范样板种植基地,佳木斯佳南农场便是其中之一。
[color=rgba(0, 0, 0, 0.8)]
丁秀玲在佳南农场种有130垧水稻田,从2018年开始王国明为她的水稻田配套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水稻全生长期营养解决方案,重点围绕黑土地修复与改良开展农技服务。经过近5年时间,丁秀玲的水稻田土壤酸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实测土壤pH值恢复到6.5区间,耕层松暄,水稻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正是保护黑土地实打实的有力佐证。
[color=rgba(0, 0, 0, 0.8)]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馈赠,用好更要养好。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让保护黑土地从国家层面有法可依,如今在东北大地之上,“龙江模式”“三江模式”等一系列探索保护黑土地的方案收获良好效果,黑土地上的食物“家园”出现了良性变革。
[color=rgba(0, 0, 0, 0.8)]
02
[color=rgba(0, 0, 0, 0.8)]
华东地区
[color=rgba(0, 0, 0, 0.8)]
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
[color=rgba(0, 0, 0, 0.8)]
“民以食为天。”粮食不仅关系民生大计,更关乎国家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粮食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中和华北四个地区。其中,华东粮食产量占比近四分之一,但长期以来,土壤盐碱化成为制约其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color=rgba(51, 51, 51, 0.45)]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color=rgba(0, 0, 0, 0.8)]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盐碱土资源总面积超 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华东地区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以江苏、山东沿海较为典型,大量盐碱地严重影响着粮食产量。
[color=rgba(0, 0, 0, 0.8)]
东营,黄河入海的地方,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被海水浸渍成为盐渍淤土,不断沉积,日积月累,海退成陆,经蒸发使盐分聚集地表。同时,海水入侵地下水,参与土壤积盐过程,形成了典型的滨海盐碱地。
[color=rgba(0, 0, 0, 0.8)]
扈利芝,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农资经销商。他向我们说到,利津全县80万亩耕地中,盐碱地面积达47万多亩。“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是当时利津县盐碱地的写照。之前在盐碱地里种出的小麦,出苗率低,亩产仅有四百斤左右。
[color=rgba(0, 0, 0, 0.8)]
如何向盐碱地要产量?利津县一直在不断摸索,这场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利津县着力进行盐碱地改良,深耕翻土、施加菌肥、上农下渔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连番上阵,并且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开展耐盐碱作物繁育推广,探索出了一条盐碱地综合开发的新路子。
[color=rgba(0, 0, 0, 0.8)]
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是远近闻名的“老碱窝”,如今,当地农民曹树银通过综合盐碱治理,配合新型肥料产品应用,盐碱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这几年自家小麦亩产基本都在1200-1300斤。盐碱地“由白转绿”,昔日贫瘠盐碱地,今成高效丰产田。
[color=rgba(0, 0, 0, 0.8)]
盐碱治理是中国的千年难题,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这对保障中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color=rgba(0, 0, 0, 0.8)]
如今,利津县打响了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曾经低产缺粮的黄淮海平原,已成功治理盐碱地超过3000万亩,粮食产量得到了充分保障。
[color=rgba(0, 0, 0, 0.8)]
03
[color=rgba(0, 0, 0, 0.8)]
西北地区
[color=rgba(0, 0, 0, 0.8)]
八百里秦川上的土壤“修护”战
[color=rgba(0, 0, 0, 0.8)]
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是全国重要粮食产区之一,每逢盛夏,这片宽阔而平坦的沃土上,就会扬起金色的麦浪。
[color=rgba(0, 0, 0, 0.8)]
关中平原之上,土壤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于经年耕作及不合理施肥、灌溉等因素,偏碱性的黄土地频频出现板结,水分严重流失等问题,制约着当地旱作农业发展。尤其是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所制约的因素愈发严峻,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农资经销商赵勇是亲历者。
[color=rgba(0, 0, 0, 0.8)]
赵勇,十多年前从父亲手中接手农资经销时,就发现了当地土壤给种植带来的制约。作为关中平原核心地带,扶风县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土壤板结、水分流失严重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种植户过多关注,想要改良土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种植户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color=rgba(0, 0, 0, 0.8)]
近些年,扶风猕猴桃、葡萄、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猕猴桃正逐渐成为扶风县支柱性产业。由于各个果园的土壤质量不同,猕猴桃品质、产量往往也是参差不齐。
[color=rgba(0, 0, 0, 0.8)]
2012年,扶风当地政府为各地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经测定:扶风县果园土壤多为娄土、黄绵土,土壤PH值8.0-8.2,属碱性土壤,土壤中所含氮磷元素处于平均水平,有效钾元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微量元素钙、镁、锌、硼及有机质含量偏低。
[color=rgba(0, 0, 0, 0.8)]
结合这些数据,赵勇在当地土肥站专家指导下,将果园土壤调理作为核心,推荐农户增施有机肥,并根据猕猴桃各个时期的需肥规律指导农户针对性施肥。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很多果园土壤问题得到改良,也为当地许多种植户的猕猴桃,带来品质与产量提升。
[color=rgba(0, 0, 0, 0.8)]
扶风县绛帐镇营西村猕猴桃种植户杨建明是受益者之一,第一年他种植猕猴桃,遭遇了果树黄化、果实个头参差不齐、口感差等诸多问题,于是他找到赵勇寻求帮助。在赵勇推荐下,杨建明开始调理果园土壤,经过一年调理,猕猴桃产量、品质有了不小改善,又过了两三年,他的果园便与相邻果园拉开了差距。今年他的六亩半猕猴桃一开园,就被采购商以每斤2.6元收购一空,高于当地平均收购价,为他带来超10万元的收益。
[color=rgba(0, 0, 0, 0.8)]
沃土,方能孕育出可口的果实。现如今当地许多种植户都开始关注土壤对作物品质、产量带来的影响。不光是猕猴桃种植户,葡萄、蔬菜等经作种植户,以及小麦、玉米等大田种植户也都开始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尝试增施有机肥、绿肥改良土壤盐碱、板结情况,关中平原之上“护土”故事与保障食物“家园”的行动还在继续上演。



[color=rgba(51, 51, 51, 0.45)]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color=rgba(0, 0, 0, 0.8)]
04
[color=rgba(0, 0, 0, 0.8)]
西南地区
[color=rgba(0, 0, 0, 0.8)]
改良土壤有机质带来的新生机
[color=rgba(0, 0, 0, 0.8)]
西南大地,物阜民丰。极其复杂的地形地貌与气候决定了农业种植产业的多样性,大田、果树、蔬菜遍布,这里的土壤孕育了无数农业惊喜。
[color=rgba(0, 0, 0, 0.8)]
据重庆硕丰农业负责人向启明说到,整个西南地区土壤以偏黏土为主,土层较为深厚,pH值约在5.5-6.5之间,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却有高有低。
[color=rgba(0, 0, 0, 0.8)]
“我从小生长在重庆,土壤总体的变化是酸性在加重,但最危急的是有机质含量在急剧下降。对于作物来说,可能通过栽培技术与肥料的应用产量会增高,但作物品质因为受土壤有机质不足的影响有所下降。”向启明向我们说到。
[color=rgba(0, 0, 0, 0.8)]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是西南地区土壤所面临的的棘手问题。这种问题并不是一天形成,而是日积月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一和农户不科学不合理的施肥方式有关:偏向于氮磷钾大量元素的施用,不注重有机肥的补充;二是农业过度开发,力度大且时间长,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功能减弱。
[color=rgba(0, 0, 0, 0.8)]
土壤失去有机质,不仅肥力下降,保水、保温的能力也受到危害,种出的果实不尽人意。以江津区花椒为例,虽然经过矮化、修枝等栽培技术的革新产量上升,但近几年花椒掉果现象依然严重,花椒果皮薄,烘烤干花椒的物质成分也在下降,产量高品质低,卖不上好价格,对农户收益有不小影响。
[color=rgba(0, 0, 0, 0.8)]
向启明同我们分析到:“第一,农户意识里觉得施肥越多越好,但最终产量并不见得和肥料投入有正相关作用;第二农户不按季节施肥,对肥料选择也较为单一。这两点原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比较大。”
[color=rgba(0, 0, 0, 0.8)]
作为深耕农业领域近20年的三农从业者,向启明深知,要想改变农户施肥方式,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要从农户施肥意识上下手。近些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出台土壤保护政策,不少三农工作者也都投入到了这场有机质保卫战中来,农户保护土壤的意识也在明显提升,情况出现了转机。
[color=rgba(0, 0, 0, 0.8)]
“这些年我们也明显感受到老百姓对于保护土壤的意识在明显提升,因为农产品的品质是决定价格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收购价差来倒逼农户注重土壤保护;第二,政府通过各种条件和各种渠道去加大宣传,让老百姓了解土壤的重要性;第三,我们也在不断去尝试,做一些示范田,让老百姓感受到通过土壤改良和一些综合手段的应用,带来产量的稳定和品质的提升,让他们看得到,又能够感受到。这三个方向,让老百姓主动去关注并改良他的土壤。”
[color=rgba(0, 0, 0, 0.8)]
如今,向启明不断开展示范田建设工作,通过土壤有机质的改良让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江津区油溪镇花椒种植户王宗新便是受益者之一。
[color=rgba(0, 0, 0, 0.8)]
王宗新共种植450株花椒树,在之前,王宗新种植花椒以施用传统复合肥为主,土壤逐渐由黏性向沙性转变,有机质含量经过连年种植也变的贫瘠,产量一直在每株花椒树15斤左右徘徊。
[color=rgba(0, 0, 0, 0.8)]
三年前,向启明找到了王宗新,用他的450株花椒树建立了示范田。三年来,通过秸秆还田、应用土壤调理剂、补充中微量元素与施用微生物菌剂,王宗新椒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恢复。三年间,他的花椒树单株产量达到了30斤左右,相比以往产量翻了一番,且仍在上升阶段,掉果与大小年现象大大减轻,品质也有所增高。
[color=rgba(0, 0, 0, 0.8)]
2022年,西南地区出现大旱灾,花椒树遭遇生死考验,有些园子的花椒树达到了50%的死亡率,但王宗新却创造了450株花椒树无一死亡的奇迹,这与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水能力上升有分不开的关系。
[color=rgba(0, 0, 0, 0.8)]
最后向启明同我们说到:“土壤是我们的根本,要想我们作物要长得好,至少土壤理化性质要好,还有它的有机质含量要高,这是我们所有的基础。大地是母亲,真的要有一种敬畏感来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食物“家园”,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color=rgba(0, 0, 0, 0.8)]
现在,西南地区正在进行一场改良土壤的新行动,也有无数和向启明一样的三农工作者在努力,焕发土壤新生机,为我们的食物“家园”保驾护航。
[color=rgba(0, 0, 0, 0.8)]
05
[color=rgba(0, 0, 0, 0.8)]
海南地区
[color=rgba(0, 0, 0, 0.8)]
向土壤酸化发起一场“总攻”
[color=rgba(0, 0, 0, 0.8)]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海南。热带季风气候让海南成为了无霜之地、水果王国。因海南岛地势中高周低,成土条件与土壤分布情况,均以中南部山地为中心向四周递变,总体以红壤土为主。
[color=rgba(0, 0, 0, 0.8)]
海南高温多雨的气候造就了微酸的土壤,这种土壤十分适合热带作物生长。但近些年来,海南土壤状态却由微酸在向极酸转变。
[color=rgba(0, 0, 0, 0.8)]
海南农瑞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吴世光向我们介绍到:“除了本身海南这边环境特点决定土壤状态,农户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也是土壤酸化比较重要的原因。农户有时候过量施用过磷酸钙或偏酸性的一些肥料,就会加剧土壤酸化,因为现在很多肥料其实都是偏酸性的,经过长期施用,土壤的pH值就会降低,如果这块地以前种过菠萝的话,它的酸性会降到2-3左右。”
[color=rgba(0, 0, 0, 0.8)]
pH值为3,可能这个概念有些抽象,我们来举个例子,根据测定,白醋的pH值在2.4左右,我们不难发现海南部分地区的土壤已经达到极酸的环境。
[color=rgba(0, 0, 0, 0.8)]
而说起土壤极度酸化的危害,吴世光向我们打了个比方:“其实土壤酸化对于很多作物有很大影响,特别制约营养元素吸收。酸性的土壤就相当于我们身处在垃圾堆一样,人要是想在垃圾堆里进食是很困难的,作物也是一样。并且酸性过高会加剧土壤的板结,透气性变差,团粒结构也会有所改变,这样就更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color=rgba(0, 0, 0, 0.8)]
面对因为施肥不合理而逐渐酸化的土壤,不仅海南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像吴世光这样的三农工作者也在寻求方法。近些年来,吴世光与当地土壤研究所展开合作,在开展试验示范工作之前,先把土样拿去化验,根据检测结果“对症下药”。
[color=rgba(0, 0, 0, 0.8)]
土壤酸化,非下大力气不能整治。吴世光与农户共同建设了不少试验示范田,通过深耕并加以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pH值一般都能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水平。但吴世光明白,这样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如果不改变农户根深蒂固的施肥理念,酸化现象依旧会卷土重来。
[color=rgba(0, 0, 0, 0.8)]
“拿槟榔举例,以前的农户习惯多施过磷酸钙,可能因为以前土壤情况也比较好,每年产量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随着长年累月施用过磷酸钙之后,土壤酸化跟板结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很多根部疾病,影响槟榔生长,还影响到它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所以说这两年农户也在改变,在增施一些有机肥,增施一些中微量元素的肥料。”
[color=rgba(0, 0, 0, 0.8)]
有机肥与中性或偏碱性肥料的推广,是改良土壤酸化的良方。通过土壤酸化的治理,吴世光与农户共建的槟榔示范田土壤pH值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并且根部病害大大减轻,畸形果较少,果型果色也明显提升,增产最多的槟榔地块甚至翻了一番,由原先每株树12-13斤增长到了25-26斤左右。
[color=rgba(0, 0, 0, 0.8)]
土壤酸化的治理不是“朝发夕至”,而是长期性的工作,这场向土壤酸化发起的“总攻”还要持续很久,海南这片食物“家园”正在这场“战役”中投入成本,收获着良性结果。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
《中国农资秀》观察评论---结语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
土壤,不仅仅是食物之源,更是农业之本,保护土壤人人有责!尽管土壤保护与改良工作长路漫漫,任重道远,但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的土地之上,仍有许多三农工作者为此付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农资经销商推广修护土壤好产品、农户转变传统种植与施肥方式等等一系列改变,无论是盐碱酸化,还是养分流失等土壤问题,都在新时代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中得到改善。
[color=rgba(0, 0, 0, 0.8)]
我们的“食物之源”辽阔而伟大,东北穗花飘扬、华东麦浪翻滚、海南瓜果飘香……,土壤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根基。
[color=rgba(0, 0, 0, 0.8)]
不仅每年一次的“世界土壤日”,我们应该把每一天都当做“土壤日”,保护土壤、修护土壤应在每一天、每一刻、每一时,这是中国亿万三农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