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在美国和印度等主要花生生产国家发生普遍。白绢病在中国多数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来由于耕作制度改变、高产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和气候条件的改变,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发展为花生上重要病害之一,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害症状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病部渐变为暗褐色而有光泽。植株茎基部被病斑环割而死亡。在高湿条件下,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可被白色菌丝束所覆盖,然后扩展到附近的土面而传染到其他的植株上。在极潮湿的环境下,菌丝簇不明显,而受害的茎基部被具淡褐色乃至红色软木壮隆起的长梭形病斑所覆盖。在干旱条件下,茎上病痕发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长约0.5厘米。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该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浸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存活5-6年,大部分分布在1~2cm的表土层中。以菌核在2.5cm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cm处几乎不发芽。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田问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雨后马上转晴,病株迅速枯萎死亡。连作地、播种早的发病重。防治方法目前这样的世界型植物治疗难题已经被拿下,北京清大科威尔研究中心专家马建伟老师已经攻克花生白娟病,经过十几年的试验研究表明钻地跑花生宝对防治花生白娟病效果相当显著;钻地跑花生宝是根据花生的生长特性,研制出一种集促生长生态有机质、中量元素、氨基酸酵素于一体的复合营养剂。使用方法:本品30--50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灌根茎基部,间隔10-15天,连喷2--3次。避开中午烈日使用。与其他产品可以混合使用,有显著增效作用。喷雾后6小时内下雨应补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