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是较主流的家常蔬菜,但是要想种出优质的黄瓜卖出好价钱可不容易。优质高产是黄瓜获得较好栽培效益的前提,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以下5个黄瓜的栽培要点。
1、温度管理
温度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效率和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管理不当容易导致生长缓慢以及畸形果、化瓜等生理异常。
进入结果期后,白天最高温应控制在25-30℃,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较高,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可以确保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营养的高效吸收。前半夜温度应控制在15-20℃,以促进叶片中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运输和转化,后半夜温度应控制在10-15℃,以减少呼吸作用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夜晚最低温(一般为后半夜)不宜持续低于10℃,否则容易产生畸形果和苦味瓜。
2、光照调节
黄瓜属喜光耐弱光蔬菜,但要加快产量形成并减少化瓜产生,提高优质果率,就需要充足的光照来保障有机物质的充足供应。
较好的棚膜透光率是光照充足的前提,可通过定植前更换新膜、冲洗棚膜灰尘、放风散湿减少棚膜雾滴附着等方式来增加棚膜透光率。另外延长光照时间也是确保光合产物供应充分的重要保障。进入结果期,光照时数应该维持在12-14小时,在确保设施环境温度的前提下,可通过对保温被早揭晚盖来延长光照时间。
3、二氧化碳管理
二氧化碳浓度是决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效率的关键因素,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棚室内植株密度大且与外界空气交换不及时,因此二氧化碳浓度比自然条件下要低,并成为制约黄瓜高产优质栽培的短板。
人工提高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悬挂吊袋式二氧化碳发生器,这种做法便捷高效,应用较广;另一种就是用废酸溶液与尿素进行反应,用水过滤反应产生的氨气后将二氧化碳释放到环境内,这种方法对设备要求稍高,但对大面积连片栽培有成本优势。
4、科学灌水
黄瓜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量较高,充足的水分供给是黄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保障,棚室栽培环境下通风条件较差,供水量过多容易造成环境湿度偏高,容易引发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黑星病等病害发生,并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供水既要满足黄瓜生长需要,又要避免提高环境湿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采取膜下滴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灌溉对空气湿度的提升幅度。另外滴灌管放置的位置,应靠近黄瓜根部,这样可以明显提高黄瓜根系对水分的有效利用率。
5、合理追肥
定植后黄瓜追肥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缓苗后追肥,此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可追施尿素约4kg,并叶面喷施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
在进入结果盛期后,要降低氮肥施用比例,增加钾肥施用量。根据生长状况一般每7-10天追肥一次,肥料种类最好是高钾型复合肥和平衡肥交替施用,根据地力状况,每次追肥料量约为10kg左右。
作者:鲁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