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小麦田杂草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在小麦年前没有进行除草的的补救。合理使用除草剂既能有效控制杂草,又能避免对小麦及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在春季小麦田使用除草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一、施药前注意事项:
1、田间实地观察,明确杂草类型:
通过多年对地块管理的经验,和当季实地观察,准确识别田间杂草种类(如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针对性除草剂(如杀阔叶杂草使用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二甲胺盐、唑草酮等;杀禾本科杂草使用氟唑磺隆、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
混合杂草可选用复配药剂(如双氟·2甲、氟唑磺隆+炔草酯等)。
注重安全性:确保选对除草剂,保障小麦安全,避免药害。
2、掌握施药时间:
最佳施药时期: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前(日均温稳定在8~10℃以上),杂草2~4叶期。
禁忌期:拔节后施药易引发药害,尤其是磺酰脲类除草剂,所以小麦拔节后一般不使用敏感除草剂。
每天适合打药的时间:选择天气晴好的中午施药,有利于药效发挥。
3、关注天气条件:
温度:避开低温(低于5℃)天气,低温影响药效,高温易引发药害。
湿度:空气湿度60%以上利于药效发挥,但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补喷。
风力:风力超过3级时避免喷药,防止药剂飘移。
二、施药操作要点
1、严格按剂量使用:
根据说明书推荐剂量配药,避免过量导致药害或污染,也要避免施药量不足影响除草效果。
2、建议采用二次稀释法:
先用少量水溶解药剂,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3、均匀喷雾:
使用雾化效果好的喷雾器械,确保药液覆盖杂草叶片。
行走速度均匀,避免重喷或漏喷。
4、注意混配禁忌
避免与有机磷类农药或叶面肥混用,可能降低药效或引发药害。
如需混用,建议先小范围试验。
三、注意安全防护与麦田周边作物保护:
保护小麦田周边作物:
邻近地块有敏感作物(如油菜、蔬菜等)时,设置隔离带或压低喷头。
废弃物处理:
剩余药液或包装物不可随意丢弃,以免造成不必要危害。
四、施药后管理:
1、观察药效与药害:
施药后3~5天观察杂草是否萎蔫,7~10天查看杂草是否开始死亡,确认除草防效。
若小麦出现黄化、畸形等药害症状,及时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缓解。
2、田间管理配合:
施药后5~7天内避免浇水或中耕,以免影响药效。
结合中后期肥水管理,促进小麦恢复生长。
五、特殊情况处理:
1、麦苗弱或受冻害:
长势弱、冻害严重的地块暂缓施药,待小麦恢复后再处理。
禾本科杂草抗性区域
对已产生抗性的杂草(如看麦娘、野燕麦),建议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如对于雀麦发生量大、抗性严重的小麦田,可以使用“司农乐”除草剂,可以很好的杀死雀麦。
六、总结:
春季小麦田除草需遵循“适期、适草、适药、适量”原则,结合天气与苗情灵活调整。若不确定杂草种类或药剂选择,建议咨询当地农技部门,避免盲目用药导致损失。科学用药既能保障小麦丰产,也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