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75阅读
  • 0回复

[基本技术]农资导航者:认识哈密瓜细菌性角斑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8
哈密瓜的“细菌危机”!这种病害可致绝收,你必须了解。叶片千疮百孔,茎秆流脓腐烂,果实斑痕累累——这不是恐怖片,而是哈密瓜种植户面临的残酷现实。你的哈密瓜园可能正潜伏着一位“隐形杀手”。它传播速度快,破坏力极强,一夜之间就能让辛勤耕耘的希望化为乌有。
这位杀手就是——哈密瓜细菌性角斑病。下面,让我们揭开这位“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哈密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害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生
细菌性角斑病对哈密瓜的叶片、茎蔓和果实均构成威胁,且在整个生育期都能侵染危害。

1.苗期症状幼
苗期发病时,子叶边缘出现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褐色小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大,导致子叶干枯或局部干枯。当病菌侵染幼茎时,会引起幼苗死亡。

2.叶片症状
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黄色、半透明的圆点状斑或不规则大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的褐色斑。湿度高时,叶背面病斑处溢出乳白色菌脓,干燥后形成一层白膜。发病后期病斑焦枯,中央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3.茎蔓与果实症状
茎蔓受害时,出现油渍状暗绿色病斑,最终龟裂并溢出白色菌脓。
果实感染后,初期呈现油渍状黄绿色小斑点,逐渐发展成近圆形的红褐色至暗褐色坏死斑,边缘保持黄绿色油渍状特征。随病情进展,病斑凹陷、龟裂,呈现灰褐色,潮湿条件下也会溢出白色菌脓。


哈密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原因与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
伤口侵入:病原菌可通过农事操作(如牵藤、打叉)造成的机械损伤、虫害(如瓜绢螟)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多种传播媒介:病菌借助风雨、昆虫以及农事操作中的接触进行传播,从寄主的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
种子传播:带菌种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甚至可以深入种子内部,造成种子带菌。


2.发病条件与流行规律
环境条件:高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相对湿度维持在70%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极易引发此病害。大棚内通风透气不良会加重病害发生。
栽培管理:连作地块发病重,低洼地及排水不良的地块也是该病害的高发区。施肥不当,如长期单一施用化肥,氮肥过量,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不足,会造成土壤酸化,有机质减少,降低植株抗病性。植株状态:叶片不够厚绿,植株长势不够健壮,会导致抗逆性下降,更易感病。


哈密瓜细菌性角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种子消毒:选择对细菌性角斑病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合理轮作:避免与瓜类作物连作,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有效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来源;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保护地注意通风降湿;采用地膜覆盖,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降低田间湿度。

2.化学防治15378717347

预防:防死棵烂苗➕生根➕营养调节一体化效果突出又安全的方案
优利普【防死苗·促生根】解决方案
30%精甲·噁霉灵可溶液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胺鲜酯水剂+高端流体型氨基酸多元素水溶肥
防治谱广:对真菌、细菌、病毒都有效,对难以鉴别的根部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姜瘟病、斑点病效果突出。


发病以后用药:抗性细菌性病害解决方案
80%乙蒜素+5%氨基寡糖素+2%春雷霉素,防治彻底!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