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1268阅读
  • 2回复

[交流讨论]生物育种重要性及行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天向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7-15
  十四五规划将“生物育种”视为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八大前沿领域
  ------------------------------------------
  摘要:十四五规划将“生物育种”视为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八大前沿领域。三农问题一直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但近些年国家的关注重点在逐步向生物育种转变。本文将从粮食安全和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两方面,简要阐述生物育种成为国家关注重点的原因,并分析生物育种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育种;粮食安全;种源“卡脖子”技术;十四五规划

  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还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明确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但国家对农业的关注重点在逐步向生物育种转变: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农业的重点是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重点转向恢复生猪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会议对农业的重点转向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过去国家对生物育种已强调多年,但生物育种产业化与尊重科学、严格监管并提实属首次,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生物育种产业化意味着生物育种可能从理论研究阶段将要进入产业化阶段。而国家对生物育种的关注可推测有两点原因:1)复杂国际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仍是首要任务,继续保证口粮种植积极性;2)首提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科学和严格监管下开展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将助推我国的生物育种产业快速发展。

  1.保障粮食安全

  2020年4月,网络上突然刮起一股断粮风,传言疫情引起越南等多数国家停止出口大米,全球大萧条,春耕被耽误等等等等。此后农业农村部、人民日报等发文辟谣: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屯粮。文中提到: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大丰收,年产粮食6.5亿吨以上,主粮供给率超过98%;我国进口大米、小麦在粮食总供给中占比低于2%,主要是改善型消费;我国目前拥有粮食储备非常充足,水稻储存有1.2亿吨,小麦储存有1.4亿吨,光是储存粮食就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粮食危机不存,也说明我国粮食安全非常稳固。

  1.118亿亩耕地红线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此时地产商势头正猛,GDP的增加很大部分集中在基建和房价上。以地产商为主的利益集团指使学者公知,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加入世贸之后,美国一直希望我国开放主粮进口市场,指责我国对农村种植主粮的补贴扭曲了市场。一直要求中国削减甚至取消对种粮的补贴,企图以低价粮食冲击中国农业市场,扩大对中国的粮食出口而不是局限于区区大豆这样的杂粮品种上,更深的意图是将粮食作为一种遏制中国的战略武器。

  正所谓粮食安全就是国本,政府对这些歪理不曾理会,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同时还每年拨出几千亿补贴农业种植,激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比如,大米国际价格是3000元/吨,中国政府收储价是3900元,国际棉花价格是14000,我们收储价是19000。

  为什么中国国内粮食收储价要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同等价格为什么不买国际上的粮食?原因很简单,中国政府不提高粮食收储价格,国内农民种植粮食就无利可图!无利可图耕地就要抛荒,中国就不能保证基本的口粮自给,而全球可供出售的粮食一共只有3亿吨!14亿人口的国家口粮不能自给要仰仗国际进口!

  那么,为什么中国农民种植成本要高于国际市场?因为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2亩多一点(现在是3亩多一点),人均耕地少+土地制度制约,导致农业无法产业化发展,无法根本上提高科技含量。

  那么,为什么不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村土地可以集约流转,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因为我们城市产业发展还不够,还不足以完全吸纳农村劳动力——过去三十年,中国城市化是渐进式发展,每年城市化大致提高1.2%,每年吸纳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这种渐进式发展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贸然改动农村土地制度,在城市还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下将大量的农民推向城市……请欣赏一下巴西、印度城市的贫民窟。贫民窟是城市的癌症,只要有贫民窟的存在,这个城市的治安就不会好。

  1.2强大的工业体系

  在工业文明时代,发达的农业一定是要建立在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基础上的。现在的农业强国一定同时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等等),虽然有些国家自然条件不一定理想——比较典型的就是以色列,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但却并不妨碍以色列是一个农业强国。

  首先农业种植产出与化肥使用量正相关,我们一亩地平均使用化肥大致是30公斤,其有效成分相当于1吨人畜粪便。化肥看似简单,但是化肥生产设备要求却不低,合成氨过程需要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这就要求炼钢工艺达到很好的水平。这些生产设备如果自己不能生产,仅靠进口是不行的。先不论一个农业大国大规模进口设备需要大量的外汇,最关键的是进口设备生产的化肥成本降不下来(设备折旧成本摆在那里)。化肥价格下不来对于农业生产就是致命的缺陷,因为农产品较低的销售价格制约了所有投入的成本。

  强大的化工业意味着可以给农业提供廉价的塑料薄膜与塑料水管,这就让大棚种植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意味着土地利用效率不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这就让很多较为寒冷的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科技日报》2018年2月谈到,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中国六分之一粮食损耗发生在加工和储运环节。粮食收割方面,我国的粮食收割机械化水平低,南方水稻每公顷浪费675公斤的粮食。光是这个环节,我国每年就浪费3500万吨粮食。不仅是收割,在运输上同样存在大量浪费,农民把粮食简单用麻袋、编织袋装好,用拖拉机、自行车运,遇到一点崎岖的山路,就会撒得路边到处都是。更别说粮食还要经过多次中转、拆分、装卸。核算成数字,一年损失750万吨粮食。但浪费的大头还在储存上。我国粮储有两种形式,一是国家储存,二是农户自己的储粮。先说说农家,农户储存条件差,用编织袋、麻袋装好就堆在房里;还有甚者,直接就露天放了。因为条件简陋,容易遭到老鼠虫害、受潮变质。2013年,就有学者指出,农民因存储设施简陋以及缺乏技术指导服务而由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万吨。那可能会有人觉得,既然让农家储存,容易造成损失,加大国库储备行不行?答案可能让很多人失望,我国的粮仓布点广、人员多、部分地方管理手段落后,大量粮食入库却不入市,堆在仓库里变质,粮食损失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比如2017年,国家粮企由于管理不善,全国粮仓储备1.2亿吨粮食,因仓库老旧,一年损耗高达750万吨粮食。

  2.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近年来,国际种业巨头控制我国种业市场来势凶猛。包括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企进入中国,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田间地头。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已全覆盖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农安天下,种为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意义。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势头向好,取得一些突破,但“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然国产种子研发能力逐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提升,但总体上和国外种业企业差距还是很大,反映出我国种业发展六个深层次问题

  一是原创性种质相对稀缺。尽管我国物种资源丰富,但许多地方品种正在快速消失。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初步调查,在湖北、湖南、广西等六省份375个县,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记者从某水稻大省了解到,由于种质资源缺少有效保护,当地水稻地方品种已由1956年的1366个减至目前的80个,核心种质创制数量少,品种同质化问题严重。

  二是国家对育种的长线支持力度需加强。雷振生认为,育种是一个长期工作,但目前育种项目支持大多是短期的,3年的项目就已经很少了,4~5年的国家重点研发技术项目更是少之又少。每年都要申请项目,既耗费时间,又影响了育种的连续性。“种质资源的培育不是一年就能结束的。如果项目资金支持不连贯,种子资源一旦丢失,便很难恢复。”

  三是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强,研发投入有限。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前50强种业企业年研发投入为15亿元人民币,仅接近原美国跨国农业公司孟山都公司的1/7。雷振生告诉记者,国内育种业利润相对不高。就河南来说,全省种子企业有几百家,但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一般企业很难做到潜心十年培育一个品种。个别小企业甚至到试验田中窃取其他企业或科研单位培育的品种用以仿造。

  四是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协作,部分品种育种研发水平低,甚至存在空白。黄春峰说,国外种子研发多是在大公司,种子资源的收集源于百年积累,起步早、科研投入大。而我国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尚未建立,投入有限、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协作。技术、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不畅。

  五是人才支撑力度不足。据了解,目前我国科研育种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且年龄普遍偏大,企业商业化育种人才紧缺,年轻一代育种创新人才支撑尤显不足。雷振生举例说,其所在的小麦研究所最近每年只能招聘1人,前几年连一个名额都没有。而按现在的科研需求,每年至少需要新引进人才4~5人,这就使育种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人才断层。

  六是国外种质资源管控越来越严。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的“国家种质克山马铃薯试管苗库”,承担着马铃薯种质资源基础性研究工作。该院副院长刘喜才介绍,目前苗库已收集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2600多份,其中不少是有助于育种研发的国外野生种质资源。但近年来,国外对种质资源控制越来越严,获取国外种质资源越来越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育种研发。

  3.行业发展

  在保证粮食安全的主基调下,2021年生物育种和传统杂交种行业景气度向好。从粮食生产主基调来看,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影响,从过去几年的粮食供给侧改革和降库存的主基调转向2020年的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21年玉米、稻谷、小麦价格有望继续维持高位;从下游种子情况看,上游粮食价格高位传导至下游种子销售情况向好,叠加生物育种对整个种业的技术革新&国家对专利和品种保护,优秀种质资源有望持续推出市场,种子市场竞争格局有望改善,下游种企强者恒强。种植产业链预计2021年迎来政策爆发期,并在生物育种产业化后进入业绩爆发期,种植产业链将维持高景气度行业。
 
马富强 QQ :107285463【微信号】  电话:18012698166 邮箱:ma@191.cn
相逢是首歌 , 有你也有我 ; 好好工作  , 天天上网  ; 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 。
分享到
在线天天向上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07-15

相关阅读
聚力·同芯·创未来——生物育种产业化论坛暨种业共创平台发布会
https://v.191.cn/live/pc?cid=1679
马富强 QQ :107285463【微信号】  电话:18012698166 邮箱:ma@191.cn
相逢是首歌 , 有你也有我 ; 好好工作  , 天天上网  ; 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 。
离线佟老师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7-15
农资191也开始宣传转基因了!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