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6059阅读
  • 1回复

[其他]北方大姜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十一_9ypl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6-02
大家好,我是吴振宇,今天由我跟大家分享北方大姜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


直播链接:https://v.191.cn/live/pc?cid=1461




首先,今天的议题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病害,一个是虫害。


病害篇:



一、土传病害
1. 细菌性病害:  姜瘟病(青枯劳尔氏菌)(北方少见)
                         茎腐病(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北方少见)

2.真菌性病害:    白绢病(齐整小核菌)
                           花皮(匍柄霉)
                           涝窝(链格孢霉)
                           烂芯、黑芽(尖孢镰刀菌)

3.卵菌病害(腐霉):种腐、小老苗(终极腐霉菌)
                                 腐霉根腐病(群结腐霉菌)


上面是北方地区比较严重的土传病害,当然,细菌性病害中的姜瘟病在北方比较少见,因为青枯劳尔氏菌不太适合北方的气候、温度、湿度。

首先,我们需要对土传病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那就是大姜的无性繁殖模式决定了大姜的土传病害同时也是种传病害,因此,对于土传病害的传播,种子这块是非常的关键,大家对姜种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1、细菌性病害
姜瘟病(青枯劳尔氏菌)(青枯病)





症状:高温高湿易发,把姜切开可以看到有牛奶一样的白色的菌脓,无性裂植,几十分钟繁殖一代,传播速度快。


茎腐病(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单纯的烂脖子


特征:(1)地上发病,出现溃疡斑,3-5天苗死掉;
          (2)地下不易感;
感染原因:一般是不正当的灌溉和用肥习惯,土壤中的细菌感染到了苗的地方,引起了苗的茎腐病。


继发性细菌病害:阪崎肠杆菌
感染原因:鸡鸭等禽类肠道病菌,随腐熟不彻底粪肥进入土壤,在大姜被真菌感染后迅速进入,在大姜长势弱,或者真菌、线虫感染有伤口的情况下,造成复合感染,死亡极快。




细菌用药:抗生素+金属制剂(铜制剂或者锌制剂)。
但是不是所有的抗生素都有用。因此,利用革兰氏染色技术,细菌可分为以下两类,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1革兰氏阴性菌:薄壁(春雷霉素,中生菌素,链霉素)
2革兰氏阳性军:厚壁(青霉素)
例:枯草芽孢杆菌等各类芽孢杆菌

2、真菌性病害
涝窝(链格孢霉)
各个地方比较常见,感染的症状是大姜表皮上出现灰色、灰黑色的凹陷状,常发生于高湿或者肥料灼烧的环境下。





特征:1、高湿环境
2、对温度耐受性强,不怕低温

白绢病(齐整小核菌)
靠菌丝扩散感染,感染速度慢。
特征:1、不育真菌
          2、浓密菌丝




烂芯、黑芽(尖孢镰刀菌)(北方土壤常见致病菌)


烂芯特征:1、感染维管束

                 2、过程缓慢
                 3、大龄苗更易感
                 4、最适温度30℃
                      15℃不再发病

黑芽特征:1、芽尖生长点
                 2、姜种带菌





种腐(小老苗):终极腐霉菌





特征:
1、姜种腐烂
2、前期不长
以上这些细菌、真菌性病害虽然都比较常见,但是造成的影响有限,基本不会造成死苗的症状,一般就是对品质、产量有部分影响。

3.卵菌病害(腐霉)
腐霉根腐病(群结腐霉菌)







很多老百姓担心的一种病害,也叫烂脖子病。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出现发病的一些症状。如果只看地上部分,大姜苗还是绿色的,只是姜叶叶尖和叶缘有发黄、发红,缺水退绿的症状,但是我们观察地下部分,地下的芽和根系已经腐烂。实际上,这棵姜已经发病了,死亡了,只是姜苗和姜块还有一部分水分,没有表现出烂脖子的症状。





(1)群结腐霉菌生物学特征:
卵菌,以直接杀死寄主为目标,不存在共生,感染速度快,还有游孢子、卵孢子等各种孢子存在。
a.藻物界-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腐霉属 (60余种)  
b.外来入侵物种,最早发现于印度,60年代国内报道
c.适应性强,ph,温度,土壤
d.死体营养型
e.感染各种组织,堵塞维管束,茄科.姜科.豆科易染
f.游动孢子遇水释放,随流水传播
g.卵孢子可在土壤内越冬,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可存活多年,抗药性强。
什么是卵菌?
卵菌不是真正的真菌,更像是一种无色藻类!





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是产生危害的三个主要来源





卵孢子特性:





(1)有性生殖形成
(2)高度抗逆,耐化药,耐低温(高抗性)
(3)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

菌丝浸染实验(幼苗)



24小时穿透大姜


腐霉菌的游动孢子具有游动性和趋化性



(1)独特的生物学过程
(2)释放大量游动孢子
(3)具游动性、趋化性





趋化性:
通过根系释放的一类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像长了眼睛一样,定向的往根系移动寄生,所以腐霉菌的游动孢子具有很强的感染特性。

(2)腐霉根腐病发病机理







可怕的无限循环两天可繁殖一代
菌丝体:感染快
游动孢子:传播快
卵孢子:抗性强
皆可侵染
游动孢子,无性生殖,量大,繁殖速度快
卵孢子,有性生殖,可越冬,或直接萌发

(3)腐霉根腐病发生时间
每年春季为潜伏感染期(初侵染)
一定要早期及时用药
病菌来源:
1、姜种带菌,发病早(现在很难挑选到不带菌的姜种,所以姜种带病概率非常高)
2、土壤带菌,只要姜种与土壤接触就与病菌接触
3、熏蒸杀不死卵孢子,后期会反弹
4、早期发病易忽视,病菌田间大量积累

每年立秋过后雨季为发病高峰期(再侵染)
大雨危害:
1、腐霉菌属于卵菌,喜欢高湿环境,在有水的环境下生存
2、游动孢子遇水释放,随水流传播
3、雨后根系抵抗力下降
4、沤根导致缺氧,植物细胞厌氧后破裂
5、培土伤根加速传播

(4)腐霉根腐病的整体防治方案
a.切断初侵染源(土壤和姜种 ):
创造有益微生物环境,降低土壤病原菌菌量
合理轮作,适时深翻、晒土、熏蒸
选择优良姜种,做好姜种药剂处理
b.切断再侵染源:
及时清理病株,杜绝病株上的孢子扩散蔓延
防止田间积水,积水有利于发病及孢子扩散
喷施药剂,有效保护或抑制病害发生
确保植物营养合理,提高植株免疫力

具体防控措施
土壤修复:通过有机质和微生物的补充,调节土壤微生态的平衡;
土壤熏蒸:从源头上降低有害菌的绝对数量;也是预防措施之一;
生物防治:在生芽、定植、过程管理、高温时段、培土时段、大雨时段,通过竞争、拮抗、抑制等作用,让有害菌一直发作不起来,尽可能压低有害菌数量;
化学防治:强力预防和快速消杀,颗粒缓释化药加速效内吸化药在定植时段、培土时段、高温时段、大雨时段四次关键点使用预防,在根腐病发作期前期进行杀菌,减缓蔓延速度。
栽培管理:减少带入性病原和避免造成伤口入侵,姜种选择,脱毒育苗;
诱导抗性:植物免疫诱抗剂,可增强植物本身的抗病性,与杀菌剂搭配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土壤修复是治本,土壤熏蒸降总数,
化学药物效果快,生物防治更持久!


土壤修复






构成土壤三个重要的指标:有机质、PH、微生物。只要是种大姜的地,一般PH值都比较合适,但是这几年我们种植大姜考虑到病虫害的问题,很少有把姜块或者是姜苗做到秸秆还田的,所以对土壤有机质的补充就达不到,这样就会影微生物的数量,因为微生物以有机质为食。

核心是有机质的补充
a.1亩地,667平方,土壤容重1.4,耕作层40cm,总重373.53T;
b.每增加土壤有机质1%,需要折合含有40%有机质的有机肥9.338T;
c.每增加1%的土壤有机质,需要商品微生物菌肥(有机肥)10T左右;
d.每增加0.1%的土壤有机质,需要商品微生物菌肥(有机肥)1T左右;
e.每年种姜从土壤中拿走干物质是5000~6000斤,约2.5~3T;
f.土壤严重缺乏有机质!
土壤熏蒸(不是很严重建议不要用)






a.产品:氯化苦、威百亩、棉隆、硫酰氟、异硫氰酸烯丙脂
严重地块必须用
大量灭杀微生物
破坏微生物平衡
有卵孢子残留
选择性合理使用
熏蒸后必须补菌
熏蒸后注重预防
再次发病更迅速


化学防治
使用种类:长效(预防)+速效(治疗)
使用方法以颗粒缓释杀菌剂为主(嘧菌酯结合速效内吸性杀菌剂,多种成分复配延缓抗药性,统防统治
使用周期:预防周期,治疗周期
使用环节:
姜种储存
姜种生芽
常规预防
病株处理

生物防治





微生物生防菌的两大要素
1、杀菌能力(靶标测定)
2、定殖能力

基因育种和细胞质融合技术(哈茨木霉菌T-22)



哈茨木霉菌T-22特点:


气生菌丝发达


平板对峙杀菌试验(0-24小时)

哈茨木霉菌T-22与链格孢霉(涝窝病菌)


平板对峙杀菌试验(48-72小时)


平板对峙杀菌试验(96小时)

注:平板对峙96小时后,群结腐霉菌的菌丝体已大部分被哈茨木霉菌T-22分解。

微观环境下重寄生作用
T-22通过酶解病原菌细胞壁


病原菌被T-22攻击后留下的孔


哈茨木霉菌T-22与尖孢镰刀菌(烂芯、黑芽)


F: 尖孢镰刀菌
T:哈茨木霉菌T-22


使用方向和注意事项
优点:杀菌持效期长,无药害,促生效果好,复配延长药效和稳定性
缺点:菌体无内吸性,速效性差
注:不要过度高估微生物的杀菌能力,用药必须复配,生化结合,真菌孢子要冷藏
1、土壤发病区休耕期处理
2、储存(杀菌保护)
3、喷种(促芽和保护)
4、喷沟(促生和保护)
5、滴灌冲施(预防和保护)
6、淋根(治疗和保护)

大姜腐霉根腐病田间综合防治方案
前提:根腐病治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办法可以彻底解决
对症用药而且还要用到量很关键
预防为主,生化结合

大姜腐霉根腐病防控阶段
休耕:土壤熏蒸、哈茨木霉处理
储存:精甲+恶霉灵+哈茨木霉喷姜
生芽:恶霉灵+吡唑代森联+哈茨木霉喷种或浸种
定植:撒施地腾(精甲嘧菌酯)+哈茨木霉喷沟
苗期:恶霉灵+吡唑代森联+哈茨木霉滴灌或淋根
培土:撒施地腾(精甲嘧菌酯)

休耕时期
严重地块:土壤熏蒸处理
局部病区:哈茨木霉杀菌剂处理

储存环节
避免交叉感染
1、姜窖消毒
2、姜块杀菌

生芽环节
催芽温度25℃与根腐病病原菌生长温度一致
1、杀菌剂处理;
2、有益微生物保护。





定植环节
1、补充生防菌  (哈茨木霉菌喷沟)+2、长效缓释化药(撒施标正地腾)




苗期预防
1、补充生防菌(哈茨木霉菌)+2、速效内吸化(恶霉灵、吡唑代森连)




培土或大雨过后
培土伤根
动土病菌易扩散
大雨加速病情传播
撒施地腾+哈茨木霉组合


发病后大田处理
关键:药物必须是淋根处理滴灌和大水漫灌都不能控制病情蔓延

1、病灶清理





2、病灶杀菌





3、盖膜隔离





4、整体用药
撒施地腾+哈茨木霉组合

二、茎叶部病害
1、炭疽病
2、斑点病
3、细菌性叶枯病

1、炭疽病
发病特点:前期叶尖出现褐色的病斑,像被开水烫熟一样,到后期叶尖干枯,老叶易感,新叶不易感。




病原:刺盘孢
用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
(注意: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这类药物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我们在复配这类药物之后,尽量不要再使用有机硅、分散性助剂等,渗透性过强之后会对叶片有一定的伤害。)

2、斑点病
用药:三唑类杀菌剂




3、细菌性叶枯病
用药:抗生素+铜制剂或者锌制剂,如春雷王铜、春雷噻唑锌


虫害篇



地上害虫:蓟马、钻心虫(玉米螟)、青虫(甜菜夜蛾)
地下害虫:夜蛾类(地老虎、甘蓝夜蛾)、叩甲类(金针虫)(近几年爆发)、蕈蚊类(姜蛆)
土壤线虫:南方根结线虫

分类:
缨翅目:蓟马(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噻虫胺等)
双翅目:姜蛆(新烟碱类杀虫剂、昆虫激素类)
鳞翅目:地老虎、甘蓝夜蛾、钻心虫、青虫(双酰胺类),都好杀灭,只有青虫抗性大;
鞘翅目:金针虫(菊酯类)




一、蓟马



生活习性
全年发生,5-6月天旱或浇水不及时为害严重
世代重叠,把卵产在心叶组织里。成、若虫喜干旱及背光环境,多潜藏在未展开心叶里为害。
为害特点
成、若虫隐蔽在心叶中锉吸叶片汁液
致受害叶片呈黄白色褪绿斑痕,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褐色、叶尖卷缩干枯

二、亚洲玉米螟




玉米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也能为害棉花甘蔗、大麻、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
玉米螟是生姜的主要害虫,可常年发生,严重危害生姜生长。鲁中地区一般6月份出现,7-8月份为害严重,直至生姜收获。

为害习性:
姜螟在姜叶片背面产卵,卵 3 d 后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化后 2~3 d 后便成群从叶鞘与茎秆缝隙或心叶侵入。幼虫可转株为害。

为害症状:
造成叶片呈薄膜状,残留有粪屑,叶片展开后呈不规则的食孔;危害茎秆造成茎秆空心甚至折断,使水份运输受阻,导致姜株上部叶片枯黄凋萎。

防治原则
预防性措施、及早打药
生物防治:效果&趋势&技术

三、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又名玉米小夜蛾、玉米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棉花、甜菜、芝麻、花生、烟草、大豆、白菜、大白菜、番茄、豇豆、葱等170多种植物。

生活习性
一年可发生 4~5 代,7~8 月发生较重 ;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
1-2龄聚集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4龄后暴食,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可食尽姜叶仅留叶脉。

综合用药方案
使用原则:预防为主,土壤用药 ,撒施加冲施为主
1、沟底: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
2、定植后:噻虫胺+氯氰菊酯(噻虫胺针对姜蛆,氯氰菊酯针对地老虎)
3、5月底:氯虫苯甲酰胺或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等(酰胺类产品有向上传导特性,针对蓟马、玉米
4、撤膜后:氯虫苯甲酰胺+虫螨睛/茚虫威/虱螨脲/虫酰肼(针对甜菜叶蛾,多种药轮换使用)
注:北方甜菜夜蛾(青虫)抗药性极强

大姜根结线虫综合管理技术
不是每一种线虫都有危害,相反,很多线虫都是有益的。线虫的危害是因为它有口器,可以通过口器刺穿根系,在根系寄生。如果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线虫没有口器,那么线虫就不是以植物为食的,而是以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有机质为食,这样的线虫就没有危害。
什么是线虫?线虫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动物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的虫害。




分类:
自由生活线虫
动物寄生线虫
植物寄生线虫
植物寄生线虫包含:
茎线虫、异皮线虫、根结线虫、滑刃线虫、粒线虫、鳞球茎线虫、孢囊线虫、松材线虫等。




根结线虫
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寄生线虫(目前发现约100种)
中国主要种类(约占95%)
花生根结线虫
爪哇根结线虫
北方根结线虫
南方根结线虫
大姜癞皮病—南方根结线虫




南方根结线虫生物学特征
◆体长0.2-1.5毫米
◆经历卵-幼虫(两次蜕皮)-成虫
◆多集中在0-30厘米土壤内
◆在土壤中移动不超过两米
◆土壤温度15℃-30℃
◆土壤湿度40%-70%
◆ 10℃停止活动
◆ 0℃幼虫和成虫死亡
◆卵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
◆二龄幼虫是入侵植物的唯一有效期(卵壳里破壳出来就是二龄线虫,对于虫卵和二龄线虫是杀灭线虫的一个重要时机,等到线虫进入根系后,再用药,效果就大打折扣。
◆成虫每次产卵200-500颗
◆适宜条件下约23天繁殖一代




南方根结线虫传播途径和虫害特点
传播途径:
土壤传播
姜种传播
水流传播

南方根结线虫虫害特点:
有趋水和趋化性
病区点状分布
隐蔽性强
抗药性强
繁殖迅速

南方根结线虫防治纲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防治方法:
栽培管理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防治方法):阿维菌素、噻唑膦氟吡菌酰胺
生物防治

南方根结线虫常用化药:
阿维菌素噻唑膦氟吡菌酰胺
土壤熏蒸
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
新型化药:
氟噻虫砜、三氟嘧啶酰胺、氟唑菌酰羟胺、Tioxazafen、

南方根结线虫生物防治:前期预防为主,线虫进入根系里面后效果不大
淡紫拟青霉(没有内吸性)
寄生线虫卵及二零幼虫
次级代谢产物的毒杀功能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到
离线50THZ0CMXMQ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1-30
牛,写的太好了,值得借鉴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