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2139阅读
  • 5回复

小麦吸浆虫及其防治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4-29
  危害特点: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该虫在我省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逐年加重,已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应引起广大农民朋友高度重视。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前期不容易发现,往往等到发现时已错过防治时期。因此,提醒农民朋友要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抓住关键时机,进行科学防治,以及时有效控制危害。
    形态特征:我省小麦吸浆虫分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两种。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沿河平原地区。成虫体长2—2.5毫米,展翅约5毫米,桔红色,幼虫体长约2—3毫米,蛆状,橙黄色;麦黄吸浆虫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成虫为姜黄色,体形与红吸浆虫相仿。
    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在我省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三龄虫)结圆茧(称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当小麦孕穗时开始结长茧化蛹。蛹期8~10天。至抽穗扬花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即羽化为成虫,交尾并产卵于护颖之间,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50粒左右。孵化出的幼虫爬到嫩麦粒上,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幼虫在麦粒上为害20天左右,随后落地入土越夏和越冬。直到次年小麦返青后,又上升到表土层准备化蛹,如此周而复始。
    春季雨水多利于该虫发生,麦穗颖壳松弛、种皮薄、籽灌浆慢、抽穗不整齐、抽穗期与成虫发生盛期吻合的品种受害重。

防治方法:
    根据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规律,防治上要坚持“麦播期和蛹期土壤处理为主,穗期成虫补治为辅”的策略,严把“三关”,即麦播期、孕穗期(蛹期)和抽穗期(成虫期)的防治,力争把为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具体措施如下:
  1、麦播期防治
    麦播前结合整地每亩用3%林丹粉或2.5%的拌撒宁(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兑细土10公斤撒于地面,然后翻耕;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200~300毫升,兑适量水,均匀喷在20公斤细土或煤渣上制成毒土,于犁后耙前撒于地表,撒后立即耙平,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吸浆虫休眠体,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2、孕穗期(蛹期)防治
    凡小麦抽穗前每小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平均有蛹1头以上的田块均需进行药剂防治,严重地块,还应增加防治次数。具体方法:在小麦孕穗期(吸浆虫蛹盛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将毒土顺麦垅撒施,并尽可能使其落入地表,施药后如无雨应适当浇水,以杀灭吸浆虫蛹和即将羽化的成虫。所用药剂与播种期土壤处理的药剂相同。
3、穗期(成虫)防治
    成虫期防治是保证当年小麦丰收,控制小麦吸浆虫为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在4月底5月初成虫进入羽化高峰期后进行,每3—5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施药时间可选在下午6点左右;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氰等菊酯类或辛硫磷等高效低毒农药。也可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或加适量水拌细土20--30公斤或麦糠10公斤,均匀撒入麦田。此法可杀灭在麦垄间飞翔的成虫与穗内的幼虫,同时兼治穗蚜等害虫。成虫期防治要在严密监测虫情的基础上突出一个“早”字。
  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一定要做到科学用药,安全用药,防止中毒事故发生。由于该虫发生为害的特殊性,各地应尽可能以乡或行政村为单位,实行统防统治,以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 此贴被真卧龙先生在2008-04-29 16:46重新编辑 ]
 
分享到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3-19
很好 ,很有见解
离线一条金河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9-08
学习学习
离线madingqi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9-21
学习了很有见解。
离线日月明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0-02
学习了,很透彻。
离线cowboy110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11-02
学习了,谢谢分享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