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3857阅读
  • 7回复

[热点话题]揭秘假农资骗局:推销员买假化肥“直销”给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成大佳园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2
— 本帖被 真正冷血 设置为精华(2013-04-04) —
在河南省夏邑县有这样一家化肥厂:一边穿着高新科技的“马甲”,宣称生产的是测土配方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一边通过“直销模式”,将农民诱骗至工厂“参观学习”,现场“洗脑”,由此导致多人上当受骗。记者前不久深入现场,亲历了该化肥厂生产、营销以及被相关部门查处的全过程。相关专家表示,上述事例具有假农资“零距离”坑农的新特点,亟待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高价“玉米专用肥”没效果

  徐玉良是夏邑县火店乡徐集村农民。他告诉记者,前不久,村里来了一拨人进行宣传,邀请大家到县里的化肥厂参观学习,车接车送,中午还免费管饭。

  “到了以后才知道是卖肥料的,厂里的机器都在生产,看着很正规。”徐玉良说,“去的人多少都买了几袋,我买了6袋,每袋110元。”

  记者从包装说明上看到,徐玉良购买的是一种“玉米专用肥”,48公斤/袋,生产厂家为夏邑县大化肥业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化肥除了标明氮含量为28%外,还用化学符号标明含有钙、镁、硫、锌、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声称是“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多元素绿色环保专用肥料”,具有改良土壤、防止板结,抗倒伏、抗病、抗旱等多种功效,使用后“玉米可增产16%至23%。”

  肥料买回来后,村民徐显震用地里的春玉米做了试验。然而一个多星期过去了,丝毫看不出啥动静。“以前用尿素的时候,肥料很提劲,几天后叶子就开始发青变暗,现在虽说用的是‘玉米专用肥’,可是上肥料前后没啥变化,大家开始怀疑买到了假肥料。”徐显震说。

  初步了解,徐集村村民购买“玉米专用肥”45袋左右。而在邻近的太平、孔庄、骆集等多个乡镇,也有不少农民购买。

  农民“参观学习” “专家”现场“忽悠”

  记者随后赶到位于夏邑县西工业园区的化肥生产厂家。上午9点左右,厂门口一辆辆小型面包车来来往往,从各地被拉来的农民像赶集一样涌入一栋办公楼。与此同时,不时有农用三轮车从厂区开出来,满载肥料运往乡下。

  在二楼一间小办公室,挤满了约30多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一名戴着眼镜、自称是厂里技术顾问的中年男子面前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给大家“讲课”。该男子首先解释称,公司之所以采取这种“直销模式”,是为了节省广告费用,给广大农民让利。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这名男子多次宣称,“玉米专用肥”是一种科技含量极高的“测土配方复合肥”,具有“不怕淋、不怕晒、不流失、全吸收、全营养”等特点。“讲课”最后,该男子现场演示了一个实验:将一种白色粉末倒入一杯水中,液态的水随即变成果冻状。他声称这是“玉米专用肥”中的一种特有成分,能够保水保墒,即使多月不下雨庄稼也不受旱。

  面对眼见的“事实”,不少农民很是兴奋。“讲课”一结束,许多人随即下楼签订购买合同。在办公楼后面的大院里,记者看到,10多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锅炉工人冉新峰介绍,化肥主要销往全县各乡村,也有卖到外地的,生意非常好。


  “高科技”肥其实是普通氮肥

  在村民拨打了报警电话后,夏邑县质监局和城关镇派出所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质监局工作人员对生产的肥料进行了现场取样,公安人员则对生产现场进行了控制。

  出警的派出所所长朱俊峰表示,从现场情况分析,初步判断这家工厂涉嫌生产假冒伪劣化肥。公安机关及时固定了证据,下一步的调查还有待于质监部门的检验报告出来再说。

  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化肥业公司总经理卞光银承认,所谓的“玉米专用肥”其实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高氮肥,不是复合肥。”

  公司技术科长陈耀军也表示,公司目前生产的就是一种氮肥,“日常生产过程中,都是对氮含量进行检测,至于其他的微量元素,从来没有测过”。此外他还表示,对于上述“专家”宣传的肥料中含有能够保水耐旱的特殊成分,自己并不知情。

  长期从事农资打假维权的民间人士李鑫表示,肥料中含有哪些成分、每种成分的含量多少,这些信息都需要质检报告出炉才能确认。但是从化肥的外包装袋上可以看到,其标签标注已经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仅此一项就可以判定其为假化肥。

  “企业宣传说生产的是复合肥,用的也是复合肥的生产许可证号,但外包装上显示的生产标准对应的却是氯化铵,实际上是一种氮肥,这种张冠李戴的行为明显违法。”李鑫说,“至于其标注的含有稀土多元素、改良土壤、增产增收等信息,则属于典型的虚假夸大宣传。”

  徐集村农民徐玉良无奈地表示,近年来,市面上的肥料品种越来越多,以复合肥来说,光乡镇农资门市出售的就有20多种,加上包装都是花里胡哨,根本无法辨别。“选来选去,最后只能随大流,至于到底是真是假,也是半信半疑。”

  揭开化肥造假坑农利益链

  记者在追踪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逐渐加大打击力度,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和销售正变得越来越隐蔽,包装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上述假化肥通过直销模式“零距离”坑农,就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根据分发给“听课”农民的宣传单介绍,夏邑县大化肥业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上亿元,年产稀土复混肥料50万吨。公司有多名土壤肥料专家,是豫东地区惟一一家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稀土复混肥料生产企业。

  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生产机器老旧生锈外,公司的办公楼从上到下空空荡荡,房间里积满了灰尘。面对诸多疑点,为何仍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绍,这场“零距离”坑农的骗局事先经过精心设计:给农民“洗脑”的“专家”并非化肥厂的职工,而是个体推销员,他们从厂里批量低价购买假化肥后,发展“业务员”下线,这些人通过村干部帮忙或者直接进村入户的方式,将农民诱骗至工厂“听课”,以高科技为幌子,将肥料高价售出。

  “一般来说,各个‘业务员’前一天下午就联系好‘参观学习’的农民,第二天一早用面包车拉到厂里‘洗脑’,等签完购买合同后再送回去,同时用农用车将化肥送到农民家里,就这样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这位知情人士说,“从生产厂家、‘洗脑专家’到业务员等,这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参与分肥。”

  “根据其标注的氮含量,这种化肥正常零售价在50元/袋左右,而穿上高科技的‘马甲’进行虚假宣传后,被卖到了100多元,可以说是暴利。”李鑫说。

  李鑫认为,除了骗术设计精巧外,一方面现在农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缺乏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这种“直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避开了相关部门的监管,由此造成许多农民上当受骗。

  记者也注意到,前来公司“听课”的农民多在40岁以上,还有的是带着孩子的老人。徐集村的梁素云买了7袋化肥。她告诉记者,丈夫外出务工,作为妇女在家种地不容易,“公司送货上门省了很多事,又想着是本地的正规企业,谁想到还是上了当,真是想哭都没眼泪”。

 
分享到
离线嗨上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22
忽悠团!要狠狠打击!90]  
离线luckycs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6-22
真tm坑人啊
离线寒江雪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4-03
我们这的人就喜欢这被别人宰还自以为占了很大便宜。货真价实的好东西根本销不动
离线寒江雪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4-03
越假越销的好越便宜越好卖。不真假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4-03
我们湖北这边也开始了.
离线hblxl12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4-04
新动向,值得关注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8-05
骗?呵呵,,只赚10块钱的东西,他们嫌贵,还赊账。这赚他60块钱的东西,他们强着拿现钱买,农民,上当没够。,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