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32714
-
- 注册时间2019-07-15
- 最后登录2025-07-02
- 在线时间1168小时
-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结缘永和豆浆】 林炳生:当时有一个永和豆浆的店面顶让业务,老店主提出来的价格是65万,其实就是一个豆浆小作坊,优势是当时老店主把永和的品牌注册了,但是他并没有经营好,甚至已经转了两手了。 小超:当时那个店面就叫永和豆浆吗? 林炳生:对,早期“永和”是一个地名,现在大家来台湾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有“永和豆浆”,但是只有我这个店当时注册了“永和豆浆”的商标。 【林炳生的第一家“永和豆浆”门店】 林炳生:我就想,既然这样我不顶让了,把它接手过来自己来做。最后经过沟通,我用60万的价格把它接了下来。其实从小我就喜欢喝豆浆,当然还有吃山东馒头。“永和豆浆”这个品牌在台湾是家喻户晓的,我觉得它就是我的梦想,我要把它发扬光大。 小超:人因梦想而伟大,这样的梦想就在眼前,好不好实现? 林炳生:我当时很年轻,才25岁,自己真的没有钱,这是个大麻烦。当时我有一个正在跑船的同学,他遇到了船难,幸好大难不死。当时他决定不跑船了跟我合作,另外我还有一个在胜家公司的同事,他喜欢跟着我工作,这样我们三个人一合计,决定合伙开店。 小超:当时那个店,面积有多大? 林炳生:100平米左右,说起来也不算大。前边卖豆浆,后边生产。煮一锅豆浆大概灌装500瓶,一瓶是300CC。一锅就要煮一个多小时,当时我们还是小作坊,用的是传统直火煮豆浆的方法,这种办法非常辛苦。因为豆浆需要边煮边搅拌,这样就会产生一些豆皮,沉积在锅的底部,形成厚厚的一层,很难处理。这种情形下,我那个同学合作了两个多月就不想干了,他的理由很经典,他说即使赚了钱也根本没时间去花掉,感觉实在是太累了。 (节目讲述)如今的永和豆浆已经是大家熟知的品牌,但在当初林炳生刚刚接手第一家永和豆浆店面时,那还是个前店后工、手工制作的小作坊,虽然永和这个名字就像有种魔力似的深深吸引住了林炳生,但合伙开店的同学,却终因受不了苦而选择了退出。无独有偶,就在林炳生的豆浆事业刚刚起步的半年之后,另一位曾追随他多年的伙伴也慢慢退缩了。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艰难的经营之路】 林炳生:那个追随我的同事也撑不住了。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店铺没有获利,所以我们三个人的薪水都很低,但是原来在胜家公司的时候收入是很高的,这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 小超:三个合伙人有两个想退出了,您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吗? 林炳生:好几次都想不做了。我们生产线里那些半自动的设备经常会漏电,如果被电到就会全身发麻,每当这时我就会想,到底有没有成功的机会,真的是太辛苦了。 小超:这样的艰苦奋斗,应该会有成就吧? 林炳生:我们的销量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从刚开始的七八百瓶,到后来卖两千多瓶,再后来三千瓶、五千瓶,直到一万多瓶,最后引进到台湾的各大卖场,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委托加工了。 小超:到卖场里的也是这种熬制的豆浆? 林炳生:对,我先委托加工了12瓶常温保存的豆浆,卖的很好,后来就直接引进了卖场里。 小超:这下小作坊要变大工厂了吧? 林炳生:是的,后来我在台湾中部的北斗镇建了工厂,670平的工业地,盖起了两条生产线,是一家专业豆浆工厂,到后来全台湾省的超市、便利店都有我的产品。 小超:北斗镇这下要出名了。 林炳生:有一个很红的NBA篮球明星林书豪,他的家就在这个北斗镇,而且就在我的工厂附近。 小超:那林书豪一定喝过您的豆浆吧? 林炳生:还真喝过,而且他喜欢喝我们的永和豆浆。 小超:怪不得现在林书豪球打的这么好,原来是喝了永和豆浆以后有活力、有劲头。 林炳生:对,现在回想一下,当年的坚持是对的。所以我一直说,要傻傻的做。这也是我的座右铭——三分傻劲,七分干劲,永不放弃的决心。 【豆浆熬出的人生感悟】 小超:为什么这么说呢? 林炳生:所谓的三分傻劲,为什么要傻?就是人不要太计较、太聪明。卖豆浆有什么好前途呢?还在那边花那么多心血坚持执着,看不到未来,所以他们都走了。但我觉得,立定志向之后就要勇往直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强化、去琢磨,当机遇来的时候,您一定会成功。 小超:七分的干劲您怎么解释? 林炳生:就是要百分之百地的努力去做,要专注本分不要分心。 小超:一杯豆浆不仅熬制出了豆香,还熬制出了人生的感悟。 林炳生:还有乡愁。我的产品被销到很多国家,在那里喝到一杯香浓醇美的豆浆,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体会到思乡的情怀,就像台湾作家余光中在乡愁里边说的一样:“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小超:就像您说的,永和豆浆它串联起了台湾和大陆,当然还有在海外的中国游子,喝上一杯永和豆浆,就是中国的味道。 (节目讲述)创业是艰辛的。不言放弃的林炳生拉来了家人帮他完成自己的梦想,兄弟姐妹们咬紧牙关,凭借三分傻劲,七分干劲,和他们永不放弃的决心,带着对豆浆事业的信心与热枕,永和豆浆终于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半自动生产,再到全自动生产的三步走战略。从开始做豆浆到建立全自动工厂,这之间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而十年后随着台湾豆浆市场的日趋成熟,林炳生又逐渐将发展目标瞄向了台湾之外。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到大陆发展】 林炳生:台湾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我觉得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了。成熟市场的表现就是大家拼得头破血流,短兵相接,无利可图。所以这个时候我开始向往大陆,到我们祖国大陆来发展。 小超:永和豆浆第一次走进大陆是哪一年? 林炳生:1995年。最早我还不是在门店发展,当时我去一个朋友的工厂做听装的产品。我委托他帮我代工做豆浆和米浆,然后卖到了武汉、长沙、成都和厦门。 小超:那第一家永和豆浆店在大陆是哪一年开起来的? 林炳生:1996年在上海,我们建了第一家永和豆浆门店。开业之后非常火爆,买油条都要排队。当时我就考虑,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要真正的本土化经营,要扎根。所以我在1999年派我的小弟在上海设立了永和豆浆总部,然后拓展直营店和加盟店的业务。 (节目讲述)1995年,永和豆浆跨过了台湾海峡来到了故土祖国大陆,从此林炳生的豆浆连锁事业在这里杨帆起航。而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2009年永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发展至今,永和豆浆的足迹已是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拥有1000多名经销商,10万多个销售网点,500多家门店,林炳生所坚持的永和梦从此越做越大。 【揭秘永和豆浆】 小超:在这里,我也真想替朋友们问一问,我们平常喝的永和豆浆,是怎么做出来的? 林炳生:我们在东北有一个生产豆浆粉的大豆基地,这里生产的豆浆粉产品在全国各大超市和卖场都在卖。目前我们的直营店基本上是用冲泡工艺服务消费者。不过在山东,我们还是延续原有现磨生产的工艺,也就是说目前大家在山东喝的豆浆基本上都是由门店现磨的。 小超:您如何保证我们喝的每一杯永和豆浆都是安全的? 林炳生:工业化生产的豆浆在安全方面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很容易做到统一管理和控制。对门店来说,我们的要求很严谨,所有门店,不管直营店还是加盟店,都要按照我们的规定来操作。比如使用多少的豆,加多少的水,煮沸腾之后要花多长时间来慢火熬制,当然还有要在两个小时以内把它销售掉,超过这个时间的,我们就不再使用。 小超:我注意到您在说冲泡工艺,那么冲泡的豆浆和现磨的豆浆哪个更好? 林炳生:过去大家说现磨的好,现在我们说现代工业加工而成的冲泡豆浆会更好。记得在世博联合国馆举办的绿色食品论坛时,我提出要以人为本、返璞归真,但是人类不可能回到以前农村的时代了。现在是信息、科技的时代,我们的生产线采用了烘干、脱皮、去芽等等先进工艺,这样处理过的黄豆,经过85到90度以上的热水煮一秒钟,就把它激活了,而过去我们要浸泡一个晚上,这就是一秒钟和一晚上的区别。同样我们的研磨也非常先进,需要经过粗磨、细磨,还有完全排渣,最后在抽真空的状态下密闭高温,萃取大豆的蛋白质以及它的精华。当然我们还有一个特制的过程,就是在高温瞬间把酶都化掉,以前很多胃不好的人,喝豆浆会拉肚子,有的还会胀气,我的豆浆不拉肚子不胀气,原因就在这里。 (节目讲述)林炳生的永和豆浆在吉林省舒兰地区设立了专门的生产基地,通过多种先进的工艺进行加工和处理。这让平日想喝豆浆的朋友们,不仅可以在店面里点上一杯豆浆坐下来慢慢享受,还可以在超市随时购买到了口味纯正、工艺精湛的豆浆粉。林炳生说现在永和豆浆就是以大豆为核心竞争力,作为豆制品专家,他还在不断深入探究大豆的营养价值,同时更要在健康、低碳方面大做文章。 【专注于豆制品研发】 小超:您现在是不是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说豆浆的饮料、豆浆的补品等等之类的新领域、新产品? 林炳生:我想永和的目标就是专注,只做大豆。就是把大豆里面的精华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通过产业化的发展提炼出来,我想这是我的使命感。我一直给自己一个定位,人生要有一个不断的挑战目标。 小超:正是和这些小小黄豆之间这种默契的缘分,让您有了深刻的人生阅历。 林炳生:我觉得我的人生有三个境界。我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是第一个境界,我借用一句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天涯路漫漫的过程中我找出了一条我要走的成功之路,走过来我无怨无悔; 第二个阶段,我想是来祖国大陆发展,从1999年开始,包括我们济南朝山街第一家店到现在,也已经走了十年了,这个过程我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豆浆我在坚持;第三个阶段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相信十年后我们再相聚,再回首,一定会看到果实累累。 小超:听您这一说,我能够感觉到“永和豆浆”这四个字,说起来虽少,但也是一篇大文章,一杯小小的豆浆,里边也有大乾坤,这一粒小的豆子,也是一个大事业。您觉着豆浆对于养生和健康,关系大吗? 林炳生:我想很大。要知道很多健康食品里面都是大豆蛋白做基底,大豆蛋白是一个很自然、很健康的材料,所以那些保健品很多都是保健的一个强化功能,但是豆浆是基础的,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还是希望大家多喝点豆浆。艺人大S曾说过,豆浆养颜美容,她是美容天后,她天天喝永和豆浆,三餐都要喝。 小超:为什么永和豆浆会选大S做一个形象代言? 林炳生:大S这个人形象很好,她吃素吃了十年,最喜欢喝永和豆浆,跟永和豆浆的缘分和情感都比较深。所以我们一拍即合,她做永和代言人,相比而言条件要好,所以我给她的优惠就是供应她喝一辈子豆浆。 (节目讲述)被称为大S的台湾艺人徐熙媛,现在是永和豆浆的形象代言人,同时也是一位素食主义代表,“一杯豆浆知香浓”,大S的“美容秘笈”、“素食主义”的形象与豆浆的营养功效相得益彰。不仅关注健康与养生,林炳生还投身低碳建设、绿色公益,在很多运动现场,捐赠现场、敬老爱老的活动中都能发现他的身影。林炳生说此生他与豆浆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他也说如要追溯豆浆的渊源,其实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由豆溯源】 小超:能否给大家说一说,我们平日里面经常喝的豆浆它起源于哪里? 林炳生:在我的门店里面和我豆浆粉的产品包装上面都会写九个字:“中国风、台湾味、两岸情”。永和豆浆是台湾来的,但是要追根溯源的话,是大陆来的。在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在练长生不老丹的过程中,发现长生不老丹的元素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大豆。刘安是一个孝子,伺母至孝,当时他的母亲身体不好,他觉得应该把大豆煮好了给她吃。可是年纪大的人牙口不好,不好咬,所以他就想办法,用石磨把黄豆磨成豆浆,喝豆浆、吃豆腐。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刘安母亲的身体就慢慢好起来了,容光焕发。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豆浆。 小超:咱们再说另一个起源——创业。我们把您卖缝纫机、卖房子和卖豆浆分成两类,缝纫机和房子是销售,而豆浆却是在创业,您觉着创业对您来讲或者说对更多人来讲,很重要吗? 林炳生:我觉得很重要,全世界最想创业的是我们中国人。大家不要妄自菲薄,“我家无财产,没有什么资本,只好认命打工吧”,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您们都比我富有,当您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您们已经有这么多条件,我在您们这个年龄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没有”。要知道,我以前在就业的过程中都是身兼两份工作的,一个正职一个副职。比如说当时在胜家卖缝纫机,我白天卖缝纫机,晚上就去开出租车,既不浪费时间还能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就会有充足的自信,然后选定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发展。 小超:也就是说,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就去创业,不要因为创业的风险而害怕。那么林总,能不能再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做人的一些原则? 林炳生:有一个朋友送我一本书,这本书名叫《留余》,我很喜欢这本书。借用书名告诉大家,做人处事,不管在任何方面,要留一点弹性空间,留一点余地。我曾经有一个案例,就是在西安机场,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我延误了航班。那天我是身有急事的,结果他们VIP的主管,很惶恐地来跟我道歉,我并没有责骂他,因为当不能亡羊补牢的时候,发再大脾气也是无济于事的,后来我提的要求他们很快办到了,因此我还与这位主管成了朋友,后来他还写诗给我,这就是人的一种情怀。 小超:在您看来,不要得理不饶人。 林炳生:没错,做人要厚道,留一定余地。我父母常说“吃亏是福”,眼下吃一点亏,往往到头来却会有很大的福报,所以我也觉得吃亏是福。 (节目讲述)“宁静的小巷,一杯永和豆浆,我在细细品尝,恬淡的家乡”,这是由蔡依林演唱的2010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主题曲《台湾的心跳声》的一段歌词。伴随着这首歌的旋律,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为人处事应具有的那份豁达,不要得理不饶人,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才聚集,才会让自己的事业势如破竹式的发展。 【朋友是财富】 小超: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真诚是不是越发显得重要。 林炳生:当然了,现在很多人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会先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自我。我觉得我就比较开放,我提倡真诚、实在待人。很多时候主动示好,主动给人们笑容,这些做法往往会换来丰富的回报。我在台湾经常去爬山,特别是早上运动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人,我都会先主动问好。我讲一句早,对面一排的四五个人,不会只有一个人回应您,他们都会回应您的,这样得到的回报是多少?这就能够让人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其实创业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是朋友,我的圈子里有很多朋友,与他们交往都是抱着无所求的心态。但是,往往只要有什么事情总会有人出来帮忙,我觉得这才是朋友们的评价和认可,尤其是现在这个微博时代,通过它大家可以互相进步、互相学习。 小超:在这里,林总推广一下您的微博,为什么您微博上的名字叫“豆魂”? 林炳生:其实说起我的“豆魂”,我要感谢山东的一位朋友,在五年前他送给了我两个字——“豆魂”。他说:“您在卖豆浆,这么用心地做,是有魅力的,也是有灵魂的,您要把这个灵魂和魅力发扬光大。”我觉得这个魂也是中国魂,所以我愿意一辈子用豆魂把豆浆,把大豆事业发扬茁壮、发扬广大。 (节目讲述)从最初小小的航海梦到如今的这个大梦想,林炳生体会了太多的艰辛、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但他却一直努力的坚持着,在林炳生看来一个人的成功之道,要志存高远、品德高尚、激发团队、善于决策、相信自己、满腔热情、终生学习,在创业的途中要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走上事业的巅峰。 【节目结束语】 像许多普通人一样,林炳生也曾经为梦想而茫然,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拼搏以后,他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之路——“让全球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浆”。这句“永和豆浆”的广告词,也正是林炳生事业胸怀的展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林炳生也告诉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朋友,请大家也记住这句话,《小超访谈录》也支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梦想,让我们一起努力,好的观众朋友们,感谢您收看本期的节目,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