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小麦春后管理技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完整直播:
小麦苗情特点:总体上,墒情足,播种质量好,苗情长势好。但也存在不利因素,一是部分地块遭受冻害。二部分秸秆还田量大墒情较差的麦田出苗不齐。三是部分未开展冬前化学除草地块,麦田杂草发生较重。 2021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小麦苗情特点,下一步麦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突出抓好分类指导,以肥水调控为关键,促进弱苗升级、苗情转化;以震压为主控旺促壮,以病虫草害防控为保障,提高麦苗群体个体质量,搭好丰产架子,奠定夏粮丰收基础。 (一)分类管理,科学施用肥水(二)春季低温灾害防御(三)小麦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四)后期干热风应对措施 (一)分类管理,科学施用肥水 指导方针: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先管旺苗、弱苗,再管壮苗;弱苗和旱地麦田要及早管理。1.旺苗管理小麦越冬期每亩群体在80万以上,返青起身期达到了100万以上,属于旺苗类型。
春季管理应以“控”为主,在小麦返青期进行镇压划锄拔节前喷药控旺。 一是小麦返青期震压,在起身期化控。震压要在无霜天上午10时至下午五时进行,隔1周再震压1次,共震压1~2次。同时在起身期选晴好天气,用噻苯隆等控旺产品进行化控,防止后期倒伏。 二是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应在早春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措施的基础上,在拔节后期施肥浇水。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2.弱苗管理 一般每亩冬前群体小于50万,属于弱苗类型。 春季管理应以“促”为主,及早划锄增温,要在小麦返青期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时开始追肥浇水,每亩施用7-10公斤尿素,促进春季分蘖。第二次在抽穗扬花期施肥浇水,每亩施用10-15公斤尿素,以提高穗粒数。
3.壮苗管理起身期群体为每亩80~90万,属于壮苗类型。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形成高产群体。 返青后进行控上促下,控制春季分蘖发生,建立理想高产群体;对于群体较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应采取化控措施。春季追肥应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进行,亩追施尿素10-12公斤。
4.旱地麦田管理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震压划锄等,以提墒、保墒。弱苗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借墒施入氮素化肥,促苗早发。 一般壮苗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降雨后,借雨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对底肥没施磷钾肥的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以促根下扎,秸棵健壮,提高抗旱抗倒能力。
(二)春季低温灾害防御
1. 主动应对技术(1)选择抗逆品种;(2)打好播种基础;(3) 适时浇水
小麦穗分化时期春季倒春寒危害
倒春寒受冻症状
小麦扬花期倒春寒危害
2. 灾后补救措施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自我调节能力很强,遭受早春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还有部分蘖芽可以继续分蘖成穗。只要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因此,若早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
(1)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高位分蘖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2)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优质叶面肥,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三)小麦氮肥后移延衰技术 1.定义 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就是在小麦高产田中将追施氮肥时间适当向后推迟,一般后移至拔节期(4月中旬),土壤肥力高的地片若种植的是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以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同时要将氮素化肥做底肥的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可减至30%—50%,追肥比例为 50%—70%。
2. 氮肥后移的增产原理一是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济麦44)和中筋小麦(烟农19)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 二是确定合理的底肥与追肥比例,施肥比重后移。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
三是春季追肥时间后移,建立两种分蘖成穗类型品种的合理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一般情况下,春季追肥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春季追肥可在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进行。 四是注意及时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采用人工的方法防除杂草。
3.氮肥后移技术适用范围。 适宜于在肥力较高的麦田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亩产350公斤以上),对小麦品种也有一定要求,比较适用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而对于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的麦田不宜采用。
4.氮肥后移的技术效果
一是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坚挺的株型;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 二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有效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三是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四是减少氮肥的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减轻氮素对环境的污染,一般较传统施肥增产10%左右。
(四)后期干热风应对 干热风:温度30℃以上,湿度低于30%,风速高于3米/秒;在我县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使小麦迅速失水,叶绿体解体,以致高温逼熟,早衰减产。 结合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开展“一喷三防”,即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的同时,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营养肥,以减轻干热风危害,提高小麦产量。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添加小编微信(微信号:nongzirenbianji),进群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