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用户 招聘
  • 999阅读
  • 0回复

[其他]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解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uliu956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3-18
近期有部分麦农朋友们反映小麦有腻虫(蚜虫)危害,咨询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用哪些农药防治比较好?要不要过一段时间和小麦赤霉病一起防治?个人建议在防治小麦蚜虫时,要根据蚜虫发生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防治。
小麦蚜虫

一、小麦蚜虫的危害。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小麦大部分处于孕穗-抽穗阶段,此时是决定小麦穗大、粒多的关键阶段,也是病虫害发生和危害高峰期。小麦穗期发生蚜虫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此时蚜虫具有繁殖速度较快,短期内急速增殖的特点。蚜虫喜欢群集在麦穗上危害,靠汲取小麦穗部汁液为生,若不及时防治蚜虫,可造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最终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影响麦农种植效益。
二、小麦蚜虫如何正确防治。可分以下两种情况来区别对待:
一是需要及时防治的田块:蚜虫发生量在田间表现不一,即使相邻两块田发生程度可能就不一样,有的发生很重,有的可能不发生。无论蚜虫如何发生,只要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就需要及时防治。因为超过了防治指标,自然天敌控制因素、小麦本身补偿机制挽回的损失低于蚜虫危害造成的损失,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防治。具体防治指标是小麦抽穗前百株蚜量250头以上或小麦抽穗后百穗蚜量500头以上的田块,就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小麦蚜虫

二是不需要防治田块:在平时调查小麦蚜虫 时,部分田块小麦蚜虫数量较少,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个别麦农只要一发现蚜虫或未发现蚜虫,管他三七二十一就会把打蚜虫的药用上,这样做无形之中就会增加施药次数、增加生产成本和增加农药残留。当田间蚜虫发生量抽穗前百株蚜量250头以下或小麦抽穗后百穗蚜量500头以下时,自然界控制因子(天敌)和小麦自身的补偿机制可弥补蚜虫带来的危害损失,此时蚜虫可不需防治。后期可结合小麦穗期“一喷三防”来兼治蚜虫危害。如在预防小麦赤霉病时可以选择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施,可达到防病、治虫和防干热风的目的。
小麦蚜虫

三、如何正确选择小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来科学防治蚜虫。蚜虫最佳防治适期是低龄若虫始盛期。药剂可选择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7克/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亩,或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克/亩,或10%阿维·吡虫啉悬浮剂10-15克/亩,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喷药时注意用药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比如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使用量为5-7克/亩,在小麦作物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喷雾时要均匀周到,避免重喷、漏喷,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请勿施药。
四、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防治小麦蚜虫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在其他措施不能很好控制其危害时才会采取的手段,在实际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蚜虫;但在现实防治中,却恰恰相反,很多麦农把化学防治作为唯一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残超标的原因之一。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可控制蚜虫的发生和危害,具体措施如下:
小麦抽穗期

1、选择抗(耐)避蚜品种。播前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下的抗(耐)避蚜品种高产、优质品种,可减轻或抑制蚜虫的发生程度。
2、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播前可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通过种子处理可减轻或控制蚜虫的发生和危害。如播前可选择22%噻虫·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525-755毫升/100千克种子、或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600克/100千克种子,或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0-700毫升/100千克种子,或15%噻呋·呋虫胺悬浮种衣剂1333-1667毫升/100千克种子,或1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250-1650克/100千克种子等药剂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方法:按照播种量,量取推荐用量的药剂,加入适量水稀释并搅拌均匀成药浆,将种子倒入,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 包衣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
小麦抽穗期

3、保护和利用天敌。蚜虫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在蚜虫发生量较少的情况下,蚜虫天敌即可控制蚜虫危害。在选择农药防治蚜虫危害时,一定要选择对天敌影响小的高效、低毒和低残农药,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天敌。
小麦孕穗期

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适时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科学进行施肥和浇水,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发帖请遵守“191农资人”电子公告服务规则:https://www.191.cn/read.php?tid=72784
 
上一个 下一个